作者:胡珉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23
选择字号:
像画宝杰这样的“植物标本”

画宝杰

 

■本报记者 胡珉琦

那是今年夏天很普通的一个周末,太阳辣得刺眼。画宝杰说,要让孩子们见证一个“奇迹”。他抓起一把翅果,努力把它们抛到半空。“哇!”孩子们惊呼。枫树的种子打着转飞了起来,在光线的映衬下忽闪忽闪……这是画宝杰在近日举办的自然笔记分享会上提到的最浪漫的时刻。

画宝杰,一个听上去特文艺的名字,而他本人一直不曾跟艺术、美学打过交道。他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过着“996”的日子。可自从几年前的一个偶然,他掉入了自然观察圈,从此绘画、摄影、手作、写作一一上手,练就了一身美的本领,如今他还是孩子们自然观察课堂的“导师”。

“我常常喜欢把自己当成一件‘植物标本’介绍给大家。”画宝杰说,他的身上没什么特殊的标签,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样本”,是很多人都可以成为的样子。

自然观察与创作

2013年以前,画宝杰和许许多多得了“自然缺失症”的成年人一样,只是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直到一个夏日的午后,雨过天晴,他和同事们在楼顶目睹了壮观的“双彩虹”。

在朋友的分享下,他尝试每天到北京奥森公园健走。起初只是为了健身,渐渐地,他开始好奇,一路上遇见的各种植物究竟是什么。

没过多久,每天观察植物取代了健身——今天会遇到什么植物?哪些植物开花了?哪些植物结果了?

随之,他也开始关注生活周边的自然,小区、街道、公司的绿化植物,甚至是超市内里的果蔬区。

“首先,我对自然观察的认知就是好玩。”画宝杰说,除了满足好奇心,在进行自然观察的时候,他时常会捡回一些落叶、枯枝、果实,用各种瓶瓶罐罐和收纳盒把它们装起来展示。“我后来才知道,这样的行为还有一个正式而优雅的说法,叫做‘自然物收集’。”

从此,画宝杰便一发不可收。

他开始制作植物标本、书签。秋天,叶子刚刚开始变色,红色、黄色在绿色的叶片上晕染,他最喜欢收集这种过渡期的落叶,“充满不可捉摸的变化”。落花也是用类似的做法,压制保存,还学着拼出各种造型。

他还插花,制作装饰画。从自然观察到自然创作,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博物天地。

“当我重新看待身边的叶子、花、树皮、果实、种子,想去更好地承载它们,把它们加以转化之后,它们会呈现出另一番样貌。这种美,时常让我感到很富有。”画宝杰说。

分享给更多人

为了不让这种难能可贵的方式随着时间流走,画宝杰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森林笔记”,一方面是鼓励自己持续地记录所观察的植物,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的发现传播给更多人。

从文字、图片到Vlog,这些内容形式也不断要求他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他通过看书、检索信息,参加线上线下的活动自主学习,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很快有了提升。

2016年,画宝杰的自然观察到了一个进阶的阶段,他想要尝试主题性更强的东西。比如,用一年时间,周期性地对固定地点进行持续性地观察和记录。

一次搬家,画宝杰被吸引到了清华校园。于是,他每月2~4次前往清华观察植物,每次记录1~2种。从2月到12月,从初春到隆冬,他重点记录了清华校园内的43种植物,做了29篇详细的自然观察笔记。

对想要入门自然观察的朋友,画宝杰最为推荐的就是自然笔记,这是一种以日记体的方式,通过手绘和文字记录对大自然观察的一种方式。

“不要把自然笔记想象成一件特别专业的事情。”在他的理解中,自然笔记的内容结构是极为随意的,只要是有趣的发现,就随手画下来、写下来,“碎片化”也没有关系。只要学习掌握了一些最最基本的规则和方法,自然笔记谁都可以做。

“重要的是,每一次认真的记录其实都在无形中完成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观察,这样的深度观察后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就能带来更多新的发现和感知。”他甚至还把这种习惯延伸到了博物馆参观中。

自然观察笔记日积月累,画宝杰心里萌生了一个小小的情节——我能把它们集结成书吗?

“不可能有出版社找我,我索性就用自己的方式来做。”画宝杰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做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集排版、设计、选纸、打印、装订技能于一身的他,一点一滴都是从网络教程中自学的。

没想到的是,画宝杰竟因此奇迹般地收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邀约,手作书真的“逆袭”成了出版物。今年夏天,这本《清华自然观察笔记》已经正式上市。

教养之道

画宝杰有个9岁的儿子。

顶着西瓜头,穿着小背心,赤着脚丫子,坐在偌大的木制书桌上,各种博物手作都是他的背景板。画宝杰的这张摄影作品美好得就像一张明信片。

可真实的生活哪有那么纯粹。“在海淀区,当一个面临升学的孩子家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们懂的。”画宝杰说。

是自然观察让他得到了一点释然。由于工作的关系,画宝杰自认并不是照料孩子最多的那一个,但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深深地知晓,严苛的知识学习是现实提出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要吸收的全部。”画宝杰说,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什么是求知和创造。”

只要时间允许,画宝杰都会把孩子拉到自己的博物世界里,一起进行自然观察、记录和创作,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收和感知世界带来的信息。

“我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懂得,也不知道这些经历与他的未来是否会产生决定性的关联。但我非常笃定的是,抛开任何所谓长期的回报,此时此刻,在一起的我们很快乐,这种快乐在他的成长中必不可缺。我也相信,我不必说什么,只是提供一种环境,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未来,当他遇到合适的阳光、雨露,就会生根发芽。”

大自然的回馈

自然观察到底有什么用?

卢梭在《植物学通信》中曾经说过:你一定不要给予植物学一种它本身所不具有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纯粹出于好奇的研究,除了一个喜欢思考、心性敏感的人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神奇所能得到的快乐之外,它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

对画宝杰来说,他看待生活,甚至是生命的视线都变了。

互联网行业是世界上最忙碌的行业,养娃的日子是最让人操碎心的日子,两者其实是一种同样的生活,都带着功利主义的目标。

“如果有一个出口,不用过分计较成败得失,只有单纯的、没有任何约束的片刻,这对我们常常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成年人是最珍贵的。”画宝杰现在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爱好、乐趣,现实的生活要怎样扛下去。

人近中年,事业、家庭所要求的“成长”是变本加厉的,身体却渐渐跟不上,有时它会把人扭曲。“当我与天地自然产生了一种连接,我的心也变得沉了下去。”画宝杰不想再一味追求生活里那些快速、高效、规模化的增长,而是学会把握一种平衡、一种稳定。

画宝杰十分喜欢香椿的果实,因为它就像一件精巧的手工艺术品。

新家的门前,恰好有一株香椿树,他每次出门都会经过。夏季,看着它花开花落;秋季,看着它结出椭圆形的果实;立冬之后,有一天夜晚狂风大作,第二天出门,他在香椿树下看到了好多被大风吹落的香椿果枝。等了整整一年,他终于把心爱的香椿果实带回了家。

很多时候,自然物收集是从植物身上采摘的,这样当然更有效率。但在画宝杰的心里,这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等待、顺应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善意。

《中国科学报》 (2019-08-23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