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23
选择字号: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
我国豆科植物与传粉者近年来“关系稳定”

 

本报讯(见习记者高雅丽)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永平带领的植物基因组演化与基因功能发掘团队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通过豆科植物标本数据,揭示了植物种子产量与传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传粉者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量的研究表明,传粉者(特别是蜂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过去百年间存在显著的降低趋势,而这种降低趋势究竟如何影响野生植物的种子产量仍然缺乏证据。

研究组发现,豆科植物的标本数据是研究种子数量历史动态变化的理想材料,他们采用传统的豆科分类系统,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假设:具有专化传粉系统的蝶形花亚科植物的种子数量可能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具有较为泛化传粉系统的含羞草亚科和云实亚科植物的种子数量可能表现出降低、不变或者增加的趋势。

为检验这一假设,研究人员查阅了存放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标本馆和中科院植物所的2万余份豆科植物标本,记录了每份含果实标本一个果荚内的种子数量,最终共获得了109种豆科植物4637个关于种子数量的数据。这些标本最早采于1900年,最新采于2013年,时间跨度超过30年的物种为101个。

统计结果表明,只有13个物种的种子数量在近些年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趋势,其中9个物种的种子数量显著增加;3个亚科植物的种子数量并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在蝶形花亚科中,种子数量增加的物种数要高于降低的物种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豆科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关系近些年来并没有被严重干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16119

《中国科学报》 (2019-08-23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