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23
选择字号: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

科学家比较人类与小鼠大脑区别

8月22日,《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鉴定出了人类大脑皮层某区域中的75种不同细胞类型,通过与小鼠的类似脑区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了二者在结构和细胞类型方面的相似性——不过也有很多差异。它强调了在研究模式生物之外,直接研究人脑的重要性。

以面积和神经元数量计算,人类大脑皮层是小鼠的1000多倍。虽然哺乳动物似乎都保留了基本的大脑皮层结构,但是过去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皮层的细胞组成与其他哺乳动物存在差异。

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Ed Lein及同事使用单核RNA测序技术,鉴定人脑颞中回内的细胞类型。分析发现存在75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6种非神经元细胞、24种兴奋性细胞和45种抑制性细胞。之后,他们采用小鼠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集做了人鼠大脑皮层对比,发现人类拥有的大部分细胞类型在小鼠脑内都有对应。

研究者也发现了对应细胞类型之间在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比如,血清素受体是这两个物种之间差异第二大的基因家族。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对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涉及血清素信号传导的神经精神疾病的做法构成挑战。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506-7

《自然—通讯》

血液生物标记物或有助于预测死亡风险

《自然—通讯》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14种与全因死亡率相关的血液生物标记物。相较于目前已有的方法,这项最新发现或有助于提高5年及10年死亡风险的预测准确性。

有鉴于可用的临床数据量,预测病人最后一年的死亡率一般来说是可行的。过去的研究分析了血液代谢物特征和其他生理参数,以鉴定可用于预测死亡风险的生物标记物。但在预测更长期(5至10年)死亡风险的问题上,研究人员未就预测指标达成一致意见。

德国马普学会老化生物学研究所的Joris Deelen及同事对来自12个队列、总计44168名个体做了代谢组学分析,这些参试者全部为欧洲血统,年龄在18岁到109岁之间。研究最后鉴定出14种与全因死亡率相关的代谢物,已知这些生物标记物会参与各种过程,包括脂蛋白和脂肪酸代谢、糖酵解以及炎症。之后,研究者利用鉴定出来的代谢物构建了一个用以预测5年及10年死亡风险的模型,该模型对于所有年龄段的预测准确性都高于基于传统风险因素的模型。

研究者认为基于上述14种生物标记物和性别所得的风险分数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不过仍需要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1311-9

冯维维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9-08-2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