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妍 贾雨芳 温才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21
选择字号:
“我的根在中国”
——记海外华裔青少年的通大寻根之旅

华裔青少年体验京剧扮相

 

■本报通讯员 陈妍 贾雨芳 记者 温才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身着汉服的朗诵者、悠悠的古琴声,让人一下子穿越回了古代。刚来到中国的华裔青少年们浸润在《诗经》的风雅中,沐浴在古琴的历史气息中,真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韵。

盛夏时节,60余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葡萄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华裔青少年来到南通大学,开启了一段难忘而特别的寻根之旅。

走近中国,感受中国

祖籍广东的带队教师张秀清的姐姐住在广州,她每隔两三年都要回国探亲。这次带队参加夏令营,她的心情特别激动:“这些孩子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中国的了解也不多,这次中国之行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走近中国,了解祖籍国的文化和发展。”

来到中国的第一天,营员们就参观了外滩和南京路。

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的外滩,自1844年起被划为英国租界,是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旧上海租界区是上海进入近代城市的起点,上海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黄浦江的微风拂面,隔江相对的就是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已然成了城市繁荣的象征。营员们对于上海的变化知道得也不少,“我们期待上海之行,我们最想去的地方是迪士尼”。

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前行,高耸的大楼、现代化的建筑、繁华的街景让营员们惊叹不已。进入南通大学校门,气派的图书馆立刻映入大家眼帘。“图书馆前一池波光粼粼的湖水,满是荷叶与荷花,很有中国的感觉,像花园一般,原来这就是中国的大学啊!”印尼籍营员梁振丰兴奋地说。志愿者也给他们留下了亲切的印象,“哥哥姐姐们很热情,有什么问题都会很热心帮助你”。

来自印尼崇德中学的陈用田到了中国后,发现自己的汉语不够用了,“虽然能听懂一些汉语,但是有些词汇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有些话听不懂”。他们不停地感慨,以后要好好学习汉语。

这个夏天,精彩记忆

饺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没有吃一顿饺子,就没有品到真正的中国“滋味”。对于梁振丰,在中国印象最深的便是吃上了“生日味儿”的饺子。

手擀出来的饺子皮,才是正宗的中国饺子。在印尼,家里吃饺子没那么讲究,常常是冷冻速食饺子直接下锅煮。

在南通大学,营员们第一次自己体验包饺子。在擀好的面皮里放上馅,捏出半圆形、月亮形,一个饺子就做成了。玩笑打闹中,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看着变得半透明的饺子,营员们满是成就感。

对中国人来说,一家人聚在一起剁馅、和面、包饺子,意味着团圆、喜庆、祝福、平安。那一天的饺子同样也承载着对四位少年的祝福。

煮饺子时,梁振丰和三位小伙伴被邀请参加猜歌名的小游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梁振丰几乎就要脱口而出“是《生日快乐》歌”。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过生日,“我事先并不知道,真是一个惊喜”。伴随着欢乐的旋律,蛋糕被缓缓推出,蜡烛的火苗摇曳着,照亮了头上戴着生日帽的四位少年的脸庞,他们两手交握,闭上双眼,虔诚地许下心愿。“生日蛋糕搭配上自己包的饺子,味道简直棒极了!这个生日聚会让我终身难忘。”四个过生日的营员激动不已。

见“大人物”,欣喜不已

早就听说在南通大学要见一位“大人物”,营员们期待不已。当任职于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的乒乓球奥运冠军李菊出现时,大家兴奋极了。

“我的乒乓球师父是奥运冠军!”有着一头长发的华裔女孩有些激动,从如何握拍、如何挥拍、站姿等,李菊对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让他们体会“国球”的风采。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围在李菊旁边,抢着跟她合影,并拿着乒乓球让她签名。

祖籍福建的印尼籍营员许惠惠这几天还过了一把“京剧瘾”,扮了一回杨贵妃。

南通伶工学社梅派传人韦红玉为营员们演示了“京剧妆容是如何化好的”。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就这样,足足化了一个小时,上完妆后的许惠惠,雪白的面皮上缀上了一双凤眸,鲜艳的玫瑰红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与底色融为一色。戴上凤冠、穿上戏服、着上玉带,许惠惠俨然是《新贵妃醉酒》的主人公。

“第一次打扮成这样,感觉都不像自己了。”小伙伴们看到她的扮相都觉得十分新奇,纷纷与她合影。“凤冠很重,为了上台演出应该要练习好几年。”感受京剧魅力的同时,许惠惠也体会到京剧演员的不易。

体验书法和京剧、学习剪纸和编绳、自己动手绘制扇面、学习茶文化、穿汉服、做回击剑手、参观珠算博物馆和蓝印花布博物馆……短短几天,营员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学了个遍。

学习交流,传播文化

男孩对于英雄总有一种向往,受李小龙的影响,这些营员们对中国武术也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学习了太极六式后,只要有时间,他们都要找块空地练一练。

营员陈用田在印尼学习武术有一段时间了,“最近练习扎马步,这次来中国又学了太极拳,真是太过瘾了!”这些传统文化让他对兼容并包的文化与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陈用田骄傲地说,自己的普通话也进步多了。

联欢会上,小营员们还带来了印尼的传统舞蹈《犀鸟舞》,他们头戴兔耳朵一般的头饰,手把彩色的羽毛,随着音乐起舞,像是一只只灵巧的精灵。经过几天的交流,营员们早已把南通大学当成自己的“家”,在这里尽情展现不同国家的文化。

“为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我们老一辈也必须来中国学习和体验,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中国的志愿者来校进行教学。”夏令营带队教师张宏祥虽已年近古稀,依旧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中国的古典文化需要新一代去传承,中国现当代的技术和知识对于印尼的发展也将有很大的裨益。印尼雅加达客属联谊会主席、夏令营总领队张和然说:“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实地感受到祖籍国的繁荣富强。”

“回去后,我要把在中国的见闻说给父母、朋友听。中华文化传遍四海、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而最终将落叶归根。中华文化是我的根,是你的根,也是我们的根。”许惠惠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8-21 第7版 海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