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13
选择字号:
“小柯”秀

 

《自然—医学》:第25卷第8期

中国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联系

中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姜长涛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肠微生物—胆汁酸—白介素—22信号轴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8月出版的《自然—医学》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希望了解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对PCOS相关卵巢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PCO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中,普通拟杆菌显著升高,同时伴随着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水平的降低。患有PCOS女性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或普通拟杆菌定植的受体小鼠会产生卵巢功能的紊乱、胰岛素抗性、胆汁酸代谢改变、白细胞介素-22分泌减少和不育。在机制上,甘氨脱氧胆酸通过GATA结合蛋白3引起肠道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IL-22的分泌,而IL-22反过来改善PCOS表型。这一发现与PCOS患者中IL-22水平低是一致的。该研究表明,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改变胆汁酸代谢和/或增加IL-22水平可能对PCOS的治疗有价值。

据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是雄激素过多、排卵功能障碍和多囊卵巢,并且通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509-0

肿瘤特异性T细胞可能具有有限恢复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Howard Y. Chang研究组和Anne Lynn S. Chang研究组等合作发现PD-1阻断后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克隆替换。该研究于8月发表在《自然—医学》上。

研究人员对来自抗PD-1治疗前后基底或鳞状细胞癌患者位点匹配肿瘤的79046个细胞,进行了对应的单细胞RNA和T细胞受体测序。追踪T细胞受体克隆和转录表型揭示了肿瘤识别、克隆扩增和T细胞功能障碍的关联,其特征在于CD8和CD39双阳性T细胞的克隆扩增,其共表达慢性T细胞活化和衰竭的标志物。然而,T细胞克隆的扩增并非来自预先存在的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相反,扩增的克隆由先前在相同肿瘤中未观察到的新型克隆型组成。在衰竭的CD8阳性T细胞中优先观察到T细胞的克隆替代,并且在患有基底或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尤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预先存在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可能具有有限的恢复能力,并且T细胞对检查点阻断的反应可能来自于刚刚进入肿瘤的不同T细胞克隆库。

据了解,阻断T细胞抑制性检查点受体的免疫疗法已经改变了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然而,T细胞对检查点阻断的反应是否依赖于预先存在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再激活或新T细胞的募集尚不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522-3

《细胞》:第178卷第4期

研究揭示piRNA产生机制

近日,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Julius Brennecke和Peter Refsing Andersen研究组,合作报道了异染色质特异的RNA出核途径促进PIWI相互作用的RNA(piRNA)产生。8月9日,《细胞》发表了这一成果。

通过研究这些转录本如何实现出核,研究人员揭示了果蝇生殖系中piRNA前体特异性的RNA出核途径。该途径需要Nxf3-Nxt1,这是一个异源二聚mRNA出核受体Nxf1-Nxt1的变体。Nxf3与UAP56(一种对mRNA输出必需的核RNA解旋酶)以及CG13741 / Bootlegger相互作用,进而将Nxf3-Nxt1和UAP56募集到异染色的piRNA基因座。在与RNA货物结合后,Nxf3通过输出蛋白Crm1实现出核,并与Bootlegger一起累积在近核区域。这表明在出核后,Nxf3-Bootlegger将前体转录本运送至piRNA加工位点。这些发现表明,piRNA途径绕过核RNA监测系统,将未加工的转录本输出到细胞质中,这一策略也被逆转录病毒利用。

研究人员表示,piRNA指导动物的转座子沉默。22~30个核苷长度的piRNA在细胞质中由长的非编码RNA加工,而这些RNA通常缺乏出核转录本的RNA加工标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07.007

《科学》:第365卷第6453期

研究发现皮质层与感知的关联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Karl Deisseroth团队发现皮质层特异性动态触发感知行为。8月9日出版的《科学》发表了这项成果。

感知经历可能源于哺乳动物新皮质中的神经元活动模式。研究人员使用红移通道视紫红质(ChRmine,通过结构导向的基因组挖掘发现)和多路复用多光子全息(MultiSLM)在视觉辨别期间检测小鼠新皮质,实现跨越皮质体积对单独指定神经元的、具有毫秒精度的控制。对一定数量的刺激导向选择神经元进行刺激,可以推动功能相关神经元的广泛招募,这是一个由方位辨别任务学习所加强(但不需要)的过程。方向选择神经元的光遗传靶向操作可引起正确的辨别行为。皮质层特异的动态变化是明显的,因为突出的神经元活动从第2、3层不对称地传播到第5层,并且较小的第5层在引发方向辨别行为方面与较大的第2、3层一样有效。光遗传学刺激后出现的群体动态正确地预测了行为,并且类似于在皮质体积的细胞分辨率下视觉刺激的自然内部表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w5202

更多内容详见科学网小柯机器人频道:http://paper.sciencenet.cn/AInews/

《中国科学报》 (2019-08-1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