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兴旺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31
选择字号:
写好奋进之笔 须弘扬科学家精神

 

李兴旺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并就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该文件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彰显科技工作者独有的精神品质,形成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促进科教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根本遵循。

建校85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科教工作者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科学家精神。

比如,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院士五十余年如一日,先后主持育成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批优良小麦品种,被誉为“一个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以朱显谟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长期扎根黄土地,为解决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这一世界性战略难题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黄土高原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

在这个奋进的新时代,广大科研工作者尤其是西农人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做到以下五点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双一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要崇尚和弘扬爱国精神

爱国是一种情怀,是经过精神洗礼后的崇高价值追求。早在上世纪30年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西北农业高等教育发源地诞生之时,一大批心怀报国理想和救国之志的农业知识分子,积极响应“科教兴农”“兴农兴学”的号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洪流中。他们秉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是我们开辟新时代“三农”事业的学习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科教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坚持将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二是要崇尚和弘扬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从来都是西农人愈挫愈勇、百折不挠、诚朴勇毅、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从赵洪璋院士“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等四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良小麦品种,到李振声院士开创的小麦染色体遗传研究,再到王辉教授为农业增产增收90多亿元的12个小麦新品种,以及吉万全教授选育的“西农511”,可谓一“麦”相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载新的时代使命,奋斗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每一所高校砥砺奋进的主旋律。全体科教工作者当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在一代代前辈接续拼搏的基础上,战略性考量未来,为加速推进科教兴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三是要崇尚和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广大科教工作者要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引领和带动作用,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

四是要崇尚和弘扬协作精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成果来源于学科交叉。比如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就是国际大协作的结晶,作者有200多人,隶属20多个国家的70多个单位,中国唯一参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广大科教工作者应具备瞄准世界一流的大视野、强化跨界融合的新思维,不断学习加强国内外“合纵连横”的大战略、协同攻关的新机制。

五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人的成长成才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是有规律的,我们渴求人才、渴求标志性成果,但要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因此,高校应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要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努力构建有利于广大科教工作者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使科教工作者甘于乐于搞教学科研。

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工作流程,“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切实为科教工作者“减负”,全面激发科教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

当然,广大科教工作者自身也要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坚决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和“圈子”文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将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作为自身的人格特质不断发扬光大。(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报》 (2019-07-31 第4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