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梦婷 靳铃培 肖智文 郑静仪 黄孆霞 杨佳宁 王天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7
选择字号:
辩题
无尽的欲望是否人的本性

 

陈黄律绘图

《孟子·告子》篇中提到“食、色,性也”,衣食住行等身体的欲望都是人的本性,但是欲望满足之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欲望?而满足了足够多的欲望之后,人是否会变得无欲无求?人的欲望是无尽的吗?且看本期厦门大学辩论队与四川大学辩论队各抒己见。

5月8日辩论专版中刊登的“高校是否应该开设劳动课”的辩题投票中,正方云南大学支持率为47%,反方贵州大学支持率为53%。

正方

厦门大学

综述

古希腊神话里有个“戈尔迪死结”的故事,说的是小亚细亚弗里吉亚国王戈尔迪,在一辆牛车上打了一个死结,并把它放在宙斯的神庙里。神预示说,谁能打开这个死结,谁就将统治亚洲。但N个世纪过去,无数聪明智慧有野心的人对“戈尔迪死结”都无计可施。直到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有人请他过去看了这个古老的“戈尔迪死结”,经过一番尝试过后,亚历山大挥剑将死结劈成两半。至此,“戈尔迪死结”才不复存在。

人无尽的欲望就像“戈尔迪死结”一般,人人都知道其重要,却不知道它是什么。开宗明义,欲望是指一般的不足感觉以及想满足这种不足感觉的想法,而人的本性是指人的固有性质。今天双方探讨无尽的欲望是否为人的本性,其关键点在于判断人类对于欲望的追求是否是永不停歇、永不放弃的。我方认为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理由如下。

长久以来,我们有种固有认知,认为欲望是资源匮乏的产物,人们无限的物质欲望与有限的物质资料的矛盾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欲望的贪婪状态。这种状态仿佛只是我们的“不得已”而非我们的“必然”。事实上,欲望作为刻在我们基因上的符号,在资源充沛的时候依旧存在。

阅读人类文明初期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国家基本都从事了扩张活动。以古埃及为例,在公元前19世纪,古埃及即从事征伐努比亚的军事活动,以占领努比亚的黄金产地。除此之外,古希腊军队的铁蹄并不仅仅停留在努比亚的地区上。甲骨文和两河文明等史料均证实,小亚细亚、地中海、叙利亚、东夷等地均受过古埃及的扩张活动影响。可见,纵使人类在自有土地上已有较高水平的发展,依旧无法克服内心扩张主义的欲望,试图征服更多地域。

无独有偶,在15世纪,欧洲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在欧洲人发现美洲之后,欧洲人迅速开展对新大陆的殖民计划,在几百年之内,南、北美洲大部分已经成为欧洲各国的殖民地。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入侵南美洲,消灭了印加等南美土著帝国,将美洲大部分土地据为己有,并奴役南美洲的土著,后来导致了多达千万的美洲土著因杀戮、疾病、营养不良而死亡。

由上述论证可知,所有生物活在世界上,基本上就是要一直活着、一直生存,所以我们必须找来一堆东西,来建立安全感,保证我们生存的稳定性。而在满足欲望、产生新欲望、满足新欲望的轮回中,人类稳步向前。

人的欲望没有终止的一天,这是事实。反过来说,如果人的欲望有终止的一天,反而是不安全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大脑觉得很安全、一切欲望都满足了,会怎么样呢?那将是没有进步、没有发展的短暂生命。

答反方问

1.对方辩友对于“无尽的欲望”是如何界定的?是满足了一个欲望又不断产生新的欲望,还是对于同一个欲望(像吃饱饭)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陈梦婷:诚如我方在提问中所言,我方翻阅词典古籍,认为“无尽”应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穷尽、不消失的状态,并非单指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的状态。

满足了一个欲望又不断产生新的欲望自然涵盖在内,正如最早的文明国家的扩张,古埃及不满足已有的土地而去占领努比亚,西班牙、葡萄牙不满足已有的土地而去扩张到南美洲,历史的脉络无疑清晰地证明人类欲望的满足与新欲望的产生。

而对于同一欲望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也是“无尽的欲望”。譬如人类对于效率的追求,从刀耕火种到铁器农耕,再到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直到今日的人工智能,人类从来都不会觉得“效率已经够高了”,永远都是“效率还不够”。

2.为什么判断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的关键点为判断人对欲望的追求是无尽的?无尽的欲望和人类的本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何论证?

靳铃培:人的本性即人的固有性质,倘若有一性质贯穿人类发展史,在历史的每一页都留下痕迹,便可认为这是人的本性。而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留下的每一步脚印都和满足欲望有关,而人类前进的每一份动力都是人类发展的欲望和渴求。基于事实,尊重史实,所以我方认为这是人的本性。

3.退一步讲,哪怕无尽的欲望是殖民者的本性,又是如何从个例得出全部人类群体具有这种属性的结论呢?

肖智文:我方当然知道孤证不立,立论陈词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发展脉络中的无止尽的扩张和殖民,而除此以外,人类发展的任意面向都是无尽的欲望所驱动的。案例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人类为建立安全感,所陷入的轮回——满足欲望,产生新欲望,满足新欲望。工具的发展、医疗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发展、法治的发展、网络的发展等,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哪一面,无不反映了人类无尽的欲望。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从来都不存在“已经足够了的东西”,我们眼中只有“这个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也因此人类稳步向前。

结论

对方同学很有趣地赋予人的本性两个特质,即客观性和普适性。一方面,对方同学认为人的更高需求是因客观环境存在更好条件而决定,所以无尽的欲望受环境所影响并非客观。但环境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类所创造?大工厂的劳作效率低,工人累,所以人类发明了织布机,逐渐走进“机器替代人工”的工业时代。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机器,所以人不满足于手工的效率,而是人类从不安于现状从而发明了机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另一方面,对方同学认为每个人衍生出的欲望有所差异,所以无尽的欲望并不具有普适性,但是摄取食物满足基本需求的欲望却是具有普适性的人性。可是这样看来,每一个人摄取的食物亦有所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不是这样细分下去,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具有对方同学所言的普适性?所以这样的区分毫无道理,纵使每个人衍生出的欲望不同,但它们都属于每个不同个体之不满足的无尽欲望。换言之,在人类历史脉络中,人类正是有无尽的欲望才走到如今,所以无尽的欲望依然具有普适性。

结合上述内容,纵使在他方厘清的客观性和普适性框架中,无尽的欲望依然与对方同学对“人的本性”的要求契合,而反观人类发展脉络,我们正是在无尽的欲望下生存与发展。我们渴望生存,所以远古时代的人类穷尽一切生存的方式——学会使用工具、钻木取火。当小小的土地承载不了人口的增长时,人类驯化了动物,从狩猎采集的时代过上了圈地农耕的日子。再后来,部落的群居无法让一群人真正团结在一起,所以逐渐产生了国家,发明了律法,统一了度量,也拥有了福利。或许这样的日子还不够满足,我们觊觎邻国的土地、别岛的资源,我们团结一心又向外扩张。当世界体系逐步形成时,我们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冷兵器、重兵器、生化武器、核武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航天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追求、我们不满足、我们坦然承认与面对自己的无尽欲望。当然我们也知道正是这些不满足驱使着人类前进,正是这些不满足让人类了解新技术的不足之处,也正是这些不满足区分了人和动物。动物采集猎杀的只会是当期的食物,而人类看到的是遥远的未来,这也是人的本性所在。

厦门大学辩论队 陈梦婷 靳铃培 肖智文

正方观点与反方观点,你支持哪一个?请扫码关注“大学号”,为你支持的一方投票吧!投票结果将在下期校园辩论赛栏目公布。

反方

四川大学

综述

“食、色,性也。”告子和孟子在性本之争中,都认可食色这类满足生理需要的追求为人的本性。但是当欲望从“饭疏食饮淡水,乐亦在其中”演变为“非山珍海味不可”时,是否还能归根人的本性呢?诚然,在我方看来并非如此。

开宗明义,“欲望”是指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目的的意念愿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欲望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如告子之言中的“食色”为生理之欲,汲汲于富贵为贪欲,潜心学问为自我满足之欲。“本性”意为与生俱来的天性,何为与生俱来?即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或行为,这种特性不以外界的主客观因素为转移,是一种客观的属性。今天你我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地真诚地探讨“人的本性”这一哲学问题,任何个例都无助于彼此的讨论,因此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本性自然是普罗大众人皆有之的“本性”。由此可以归纳得出,本性具有客观性与普适性。

本性具有客观性,不以外在环境为转移,而无尽的欲望却是以客观环境为基础,为客观环境所塑造。人自出生时便有摄入食物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之上产生了吃饱饭的欲望,这种低诉求的原始的欲望乃为人之本性。然而,随着人接触的外界环境日趋复杂,人便产生了无尽的欲望,比如吃了一辈子粗茶淡饭的人突然看到了山珍海味,便产生了吃得更好的欲望,若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一生都无法认识到这些东西得存在,那么吃山珍海味的欲望亦无从产生。正如生活在古代之人不会产生拥有汽车、玩手机的欲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奢侈品的人不会产生要穿戴奢侈品这样的欲望一般,在满足生理之需的原始欲望之外的无尽欲望是基于客观环境而存在的,是由外在环境所派生。因此不符合本性之客观性,无尽的欲望不是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具有普适性。如摄取食物和水分,这是人对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欲望,属于人的本性。而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不同的人又会产生不同的追求。如有人追求吃甜的,有人喜欢辣的,有人喜欢山珍海味,有人只爱粗茶淡饭。这些欲望具有不同的标准也会因为个人的发展不断衍生,是无尽的欲望。但其不具有普适性,不是人的本性。

正是因为人的本性的客观性与普适性,与无尽的欲望的主观特异性和不可衡量性,两者之间不相恰、不共融,所以无尽的欲望不是人的本性,我方坚持我方观点。

答正方问

1.对方辩友定义了“欲望”“本性”,却没有解释“无尽”,我方翻阅词典古籍,认为“无尽”,应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无穷尽、不消失的状态,而不是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的状态。尽管有人喜好山珍,有人只爱粗茶,可您方承认为了生存普遍具有的欲望不会消失,是否契合了我方命题?

郑静仪、黄孆霞:我方认为辩题中的无尽指的是无限向上延伸,具有层次性。双方都承认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产生的欲望是人的本性,人为了一直生存下去,这一欲望也会随着时间永不停歇。但这只是平面的、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欲望,且因为一次性的实现无法一直维持生存。若这一基础层次、毫无递进的需要都称为无尽的欲望,那么您方自然得证,我方完全没有论证空间。

其次,对方辩友将无尽简单理解为不停是不合理的。一是马斯洛需求层次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具有层次性的,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二是辩题以“食色性也”为引子,因此对“无尽的欲望”的讨论应当基于儒家理论。儒家认为“仓禀实而知礼节”,即百姓的基本生理需求满足后,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即儒家认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欲望是有尽的,是可以被满足的。无尽的欲望在儒家背景下也指的是具有层次性、向上延伸的欲望。

此外,您方举出的欧洲的殖民活动等例子都不仅仅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说明您方也承认这里的无尽欲望更侧重于有层次性的、无限向上延伸的欲望。因此,你我双方都认为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欲望不属于我们此次辩题讨论的无尽欲望,即具有层次性的、向上延伸的欲望。

2.我方不同意将客观性作为衡量标准,“本性”就是与生俱来,但不代表一成不变,我方承认欲望会随着人所认识和接触的世界而改变,但这并不影响欲望是“与生俱来、不会消失的”,请教您方凭什么论证本性一定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

杨佳宁:我方在论证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到一成不变,而是论证了本性具有客观性。以下进行具体论述。

首先,本性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独立于意识或精神而存在的性质。正如我方坦然承认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就像饿了需要进食、累了需要睡觉,这是人类文明繁衍至今所存留的天性,是不需要任何后天的学习就会做出的本能反应,即我方所强调的“本性的客观性”。而我方希望借助本性的客观性这一属性对人类的欲望进行一个切分,即先天具有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在后天影响下才能产生的欲望不是人的本性。

具体来说,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是不可能产生对金钱的贪欲、对爱情的情欲、对知识的求知欲等欲望的,而只有当他们逐渐了解这个世界并基于此形成自己的三观的时候才会产生以上几种欲望,而这种在后天因为客观环境影响塑造出来的个人价值观、个人情感而产生的欲望又怎么能定性为是具有客观性的“人的本性”呢?

3.如果人没有基础的欲望如何生存?如果人没有更高层次的欲望如何进步?世上又有几个人能无欲无求?

王天琪:首先,我方从来没有否定过基本欲望的存在和价值,相反,我方也承认基本的欲望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而我方对欲望进行了切分,人为了维持基本生存所具有的摄食饱腹等欲望是不为主观所改变,且有尽的;而对于基本欲望之外的类似于吃饱之上又要吃好的需求,是基本欲望之外的衍生欲望,因其受制于客观环境又不具有普适性,虽然具有无尽的特点,但却不能称之为人类的本性。

其次,人类对于更高层次欲望追求的利弊与我们讨论的辩题无关。但若对方辩友非要从价值层面与我方讨论对高层次欲望的追求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那么对方辩友只狭隘地看到其对人类文明的一定推动作用。欲望有利亦有弊,无尽的欲望可能给人以一定前进的动力,同时也可能把人拖进深渊,欲望的过分膨胀反而是幸福的敌人,故我们说知足者常乐。调查表明,不与别人比高低所带来的幸福是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的5倍。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欲望不是绝对的,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结论

综上,对于欲望的多层次、客观性,我方已经论证得很详细了。而对于“无尽”的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也可以是深度上的“无法穷尽”。在“多种多样”这个层面上,我方在一辩稿中已经详述,就像刚生下来的婴儿不可能产生对金钱的贪欲、对爱情的情欲,只有当他们了解这个世界并基于此形成自己的认识时,才会产生以上几种欲望,而这种因为后天客观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欲望又怎能定性为“人的本性”呢?

从深度上看,无尽的欲望也不是人的本性。当人吃饱以后,人体就会分泌“胆囊收缩素”减少进食的满足感,从而让你停止进食,由此可见,人体的运作是极有规律的,不存在对某一事物具有无尽的欲望。倘若对方辩友非要说只要人活着总是会产生进食、休息等欲望,一来,人的寿命有限,何来无尽之说;二来,若是从人类文明的连续性上进行论证,我方显然没有论证空间。

最后,从对方辩友立论中可知,您方追求的是“建立安全感”和保证“生存的稳定性”,进而您方提出“如何进步”。我方高度认同。但我方要指出:只有区分开哪些是基于人的本性所产生的欲望以及哪些是超越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的、无尽的欲望,才能获得安全感和生存的稳定性,才能通过实现客观的契合人的本性的欲望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恰恰是不可控的“无尽的欲望”才是将人类带进深渊的恶魔。希特勒的欲望如此、日本军国主义的幻梦也如此,您方举出的“戈尔迪死结”、古埃及的军事扩张等也如此。因为这些欲望背离了人的本性,是无尽的欲望。

因此,我方认为,有节制的欲望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定社会的进步,但是无尽的欲望却是把人拖进深渊的恶魔。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无尽的欲望不是人的本性。

四川大学辩论队 郑静仪 黄孆霞 杨佳宁 王天琪)

《中国科学报》 (2019-07-17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