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悦 张宇庆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7
选择字号:
胡同里感知中国故事

留学生在参观史家胡同博物馆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通讯员 张宇庆

车水马龙的街道、人群拥挤的站台,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本就燥热的夏日变得更加难耐。然而在被城市热岛效应围困的北京都市圈,却有一片净土,让你能够摆脱心中的烦躁,充分体会何为心静自然凉,那就是北京的胡同儿。

近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2019感知中国——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复兴”活动就吸引了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70余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走进北京的“老城”,走进史家胡同,感受独特的古都风貌,了解胡同里的中国故事。

保护共同的瑰宝

“史家胡同有‘一条胡同,半个中国’的美誉。参观胡同和四合院,了解胡同的历史变迁,希望国际友人们能直观感受朝阳门街道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胡同治理成果,感受被‘擦亮’的老北京文化名片,感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故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看着台下坐着的几十名留学生,表达自己的期望。

李哲告诉台下的留学生们,在致力于胡同工作、老北京传统文化建筑保护方面的工作人员中,有很多都不是北京人,但是像在座的留学生一样,“早已把北京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群人在用自己的力量,从越来越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把碎片化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承,延续到新生活中。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要,他希望在座的留学生也能够加入进来,保护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事实上,北工大一直以来都有专门的团队致力于北京的城市规划与保护。北工大还作为主编单位,参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的编制,开启了北工大科研团队为北京规划创新发展献计献策的新篇章。

“史家胡同45号院落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工程就是北工大参与设计的项目,国际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到北京‘老城’改造与更新和谐并举。希望通过此次感知中国活动,国际学生们能直观感知新时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风貌保护与复兴举措,体验首都风范和古都风韵。”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高原介绍道。

留学生们听过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王虹光题为“社区培育与互通更新实践”的专题讲座,亲手触摸着胡同四合院内的一砖一瓦、看着被保护的老城,思考着何为文化、何为传承。

“打卡”胡同四合院

对于来自布基纳法索的北京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欧艾达来说,胡同让她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民俗。

“这里的建筑都很漂亮、很安静,让人有安全感。”欧艾达站在正在被修护的四合院中,亲身感受这份宁静。

古朴的门墩儿、方正的院子,点缀着茂密绿树,比起大栅栏的热闹喧嚣、南锣鼓巷的人山人海,安静宜居的胡同向留学生们展示着老北京生活的另一面、“老城”改造后的新面貌。

来自柬埔寨的首都经贸大学的国际学生伊瑞表示,很幸运能参加到体验北京风韵的活动之中,“‘老城’并不老,专业的改造与更新让它更有活力”。

在一部分留学生“打卡”四合院的时候,还有一部分留学生走进了展示史家胡同历史发展脉络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了解胡同里的中国故事。

老式收音机、电视机、粮票、凤凰牌的二八自行车……对于前来参观的中国人而言,这些老物件勾起的往往是童年的回忆。“宝宝看到这个录音机了吗?妈妈小的时候家里的录音机就是这样的”“我爷爷用这个车带过我,我就坐在大梁上”“哇,过去的汽车月票”……

听着不太熟悉的语言,看着这些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留学生们的眼中更多的是好奇和喜爱。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兴趣,这次活动让我提高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了北京老城改造、发展与变迁。”来自文莱的北京工业大学留学生安娜说。

从史家胡同博物馆里的史家胡同沙盘、老北京四合院的旧建筑构件,到大栅栏街道上荣宝斋大厦的苏式彩画、瑞成斋的窗棂艺术、华夏书社的旋子彩画……一天的时间,留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北京的动与静、生活与商业,更身临其境感知中国的文化魅力。

感知中国力量

看着在胡同和院落中仔细探索、拍照留念的留学生们,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刘增华感到很欣慰,因为活动的目的达到了,留学生们不虚此行。

“感知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展的品牌活动,旨在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当代发展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增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而北工大继成功承办“2017感知中国——创新京津”和“2018感知中国——首都名企的传承与创新”活动后,今年又推出“古都风貌保护与复兴”主题活动,旨在与学科专业相结合,进一步开拓国际学生视野,使学生们真切感受中国、北京古建筑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变迁,了解胡同文化与现代传承,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和城市风貌中呈现的独特之美。

“感知中国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活动每一年的主题都不尽相同,今年是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又恰与我校城市规划保护团队的工作密切相关,于是我们选择了带领留学生走进胡同、大栅栏等具有老北京古城特色的地方,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国际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刘增华说。

刘增华告诉《中国科学报》,此次活动让留学生走进中国社会深处,感受未修复的和正在修复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让他们了解中国政府在未来保护和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上投入的力量。

在此次活动中,史家胡同博物馆还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史家胡同“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对此,刘增华表示,日后将有更多的国际学生参与到史家胡同博物馆文化交流和社区志愿服务之中,为美丽北京注入更多青春、包容的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19-07-17 第7版 海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