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9
选择字号:
营造自然生态:
让天敌昆虫“安家”控害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距离北京市中心约70公里的郊外,一个昆虫旅馆“隐匿”在一家现代化有机农场之中。在这个名为北京诺亚有机农场的地方,益虫、害虫“共舞”,瓜果蔬菜却依旧安全美味。

为减少作物虫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陈学新团队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8个优势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最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以虫治虫、促进自然主动调控的害虫治理新路子。

“天敌昆虫是农田系统中自然存在的害虫控制因子,是目前害虫生物防治的首选技术和发展方向。”陈学新在近日召开的“果蔬害虫天敌种群增殖和生态增效控害技术”示范现场会上告诉《中国科学报》,团队围绕天敌昆虫释放、保护和增殖等三个基本环节,针对温室、大田、果园等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创建了以天敌昆虫利用为核心的3种害虫生物防治新模式,并在国内15个省市进行示范推广,效益显著。

用害虫养天敌昆虫

记者走进一间蔬果大棚,种类繁多的昆虫充斥眼前。

“这个大棚不作生产用,而是专门养害虫以持续繁育天敌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简称植环所)研究员张帆向记者展示了在玉米叶片上用蚜虫“养育”其天敌——捕食性瓢虫的成果。目前该大棚中种植着玉米、架豆、黄瓜、番茄等种类繁多的作物,所繁育的天敌数量可辐射周边800亩设施农业的害虫。

植环所与该农庄合作近10年,探索出了这一“以棚养棚”生物防治新策略,即利用一个棚的害虫繁殖天敌,当天敌达到一定规模后,通过在温室内布设天敌回收装置,利用天敌对特殊气味源物质的趋性收集天敌,而后将其应用到其它大棚进行防治,实现天敌昆虫的循环利用。

与其配套的还有一个“迷你天敌工厂”,可作为“订制式”种质资源库。“这能够有针对性地繁育天敌品种,并进行最优组合,实现精准释放。以最少投入实现对整个生产周期害虫的高效控制。”张帆告诉《中国科学报》。

“配备式迷你天敌工厂+以棚养棚技术”有效实现了天敌昆虫应用中储存运输零成本,以及产能溢出和农田生态零风险的目标。

养好天敌是前提,关键还在于田间释放。然而,每种天敌都有偏好的猎物种类、龄期及其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而一种害虫往往有多个天敌,一种作物同时也会有多种害虫为害,如何组合释放达到有效控害?

根据对靶标农业生态系统害虫的监测研究,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3种以靶标作物全生育期害虫群落可持续防治为目标的天敌协同应用技术体系:一对一靶向精准控害释放模式、多对一协同控害释放模式和多对多天敌群落集团可持续释放模式。这使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减少80%以上。

专家表示,新模式有利于形成“天敌+ 害虫”的稳定生态群落,针对不同时期的优势害虫,自我调节天敌群落的结构规模,主动抑制害虫暴发。

用花草给天敌昆虫安家

繁育天敌昆虫“容易”,但由于其“好动”、移动性强,让它们留下并不简单。正是遍地看似“无用”的花草为天敌昆虫提供了“安家之所”。

实验研究发现,利用辅助性助迁功能植被对生境进行调控,可以让天敌稳定增殖。植环所应用昆虫研究室主任王甦告诉《中国科学报》,综合协调生物防治作用物与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外部理化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植被管理、应用功能景观以及优化理化环境关系,可以提升生物防治的应用效率。

依据维持和增强天敌的不同功能可分为蜜源植物、储蓄植物、趋避植物、诱集植物等。

在诺亚农庄,道路两旁种满了苜蓿、月季等“助迁桥廊植物”,天敌昆虫入迁后可顺廊道植物蔓延;棚间种植了波斯菊等蜜源植物,在吸引天敌的同时,提供营养让天敌留下来;而棚内的金盏菊、罗勒等则可作为蜜源植物和诱集植物调控天敌分布,并为其提供补充营养,减少天敌因食物短缺造成死亡的损失。此外,还有薄荷、芹菜等趋避害虫的植物。王甦指出,“筛选花种时还考虑了美观度,以适应有机农场休闲度假的功能。”

这种防治方式让北京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村七星果园的赵连祥受益良多。“从2005年至今都没有使用化学农药,苹果质量反而提升了,卖的价格更高了。”

害虫防治还需“综合化”

以虫治虫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所有害虫,而是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调控和平衡,控制害虫数量使其不足以为害。

“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典型的生物防治方法,但目前国内应用范围还不够广。”北京昆虫学会名誉理事长张芝利指出,产能与市场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天敌昆虫预产期需要数月,往往在害虫暴发、市场需要时没有足够数量的天敌昆虫保障,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看来,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方式防治虫害是一条可持续的生物防治之路,但需要平衡好投入产出比,尤其是要考虑社会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需考虑不同地区气候等条件差异。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指出,有机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属性和高端属性,只有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技能和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有机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与会专家认为,防治害虫不能单靠某一种技术,应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在经济阈值范围内,强调主动调节生态系统所依托的自然和农业景观来实现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现代绿色循环型植物保护。

《中国科学报》 (2019-07-09 第6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