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28
选择字号:
听袁筱一的法国文学课

 

《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袁筱一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本报记者 李芸

对法国文学有所了解的人,大多知道袁筱一。她翻译过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在勒克莱齐奥获诺贝尔文学奖前译过他的作品《流浪的星星》,去年11月凭借《温柔之歌》获得第十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如今是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的袁筱一,年少成名,16岁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18岁写作法语小说《黄昏雨》即获得法兰西青年文学大奖。她本科毕业后在南京大学任教,同时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并正式开始翻译生涯。

2004年,袁筱一回到母校,并于次年开设了“当代法国文学”的全校公选课。2008年以公选课讲稿出版图书《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10多年后,这本书再版,名为《文字传奇—— 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以下简称《文字传奇》)。6月22日,袁筱一与翻译家余中先、作家林白在北京单向空间书店就此书做了一场读书分享会。

“活脱脱一个袁老师”

《文字传奇》的内容基本来自袁筱一“当代法国文学”的讲稿,“回想起来,上那门课时年轻,体力好,激情满满,是非常投入的上课状态”。每次上课前,袁筱一会准备一个讲稿,因为只是为了上课,没有出版或项目、课题之类的目的,所以完全是“非学术写作”。而相比于写作,袁筱一课前准备更多的是花在大量阅读上。

那是袁筱一非常享受的状态,“除了热爱,就是热爱”,讲稿里是她10多年前的阅读以及那个阶段她“对法国文学的选择、喜欢和沉溺”。

在激动状态下写就的文稿,掺杂了很多个人情绪,再版时袁筱一也想过要不要删掉这些。考虑再三,她决定保留,“10多年后重读我的讲稿,好像又读到了自己,很毛糙,但是很真实。那是人生某一个阶段在文学中读到人的存在和自己的存在时,可能有的欣喜或是悲伤”“讲稿相对于学术著作而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口语化,比如不够严谨。但就像我们听一些歌手的早期作品,技巧不是很完美,但就是有些东西很打动你”。

或许正是这种个人化、非学术范儿的写作,打动了她在法语翻译界的同行余中先。余中先说,《文字传奇》“有很多让人一下子心有所动的闪光点”,那些词语和句子他边看边用铅笔画出来,读完后,这本书被画得全是铅笔道,“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袁老师讲课时的神采飞扬”。

余中先很赞成作者袁筱一、责编彭伦的定位,《文字传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他说:“作为一个编辑、批评者,我阅读作品时总要拼命去发现主题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读袁筱一的讲义集我也会经常想她怎么谈到这个了,怎么没谈到那个。但实际上老师讲课不是学术著作,有重点、有忽略,甚至不喜欢的东西可以不讲。自由的文字里出来的是一个活脱脱的袁老师。”

作家林白读《文字传奇》也同样密密麻麻画了很多铅笔道,林白笑言书里满是金句,“本来以为只有毛尖才有金句,没想到袁筱一有更多的金句。毛尖的金句是俏皮话,袁筱一的金句则有哲思,非常出彩”。

为什么是这9人

《文字传奇》的副标题是“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除去前面的绪论和最后的总结,9堂课共介绍了9位法国作家,分别是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和米兰·昆德拉。

为什么是他们?

袁筱一说,她所谓的“法国现代经典”不是学术意义上的规定,没有文学理论的俯瞰角度,而是简简单单的读者的平等视角,甚至是微微仰视的角度。

“这9位在20世纪出生的作家是突破性地承继了法国小说传统的一批人,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完美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的一批人。我们会看到他们和巴尔扎克、雨果、罗曼·罗兰等所创造的从19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的小说世界的区别;也应该会看到他们想要创造一个新的小说世界的努力和野心。”袁筱一说。

林白在看完《文字传奇》目录后感慨:“如果有尤瑟纳尔、塞利纳、普鲁斯特就更完美了!”袁筱一说当年自己讲课执行了一个简单的标准——“生于20世纪”,这就把一批作家排除在外了,另外还有时间和难度的考虑,“一个普鲁斯特可能一个学期也讲不完,而尤瑟纳尔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浩大、艰难的阅读工程”。

袁筱一认为,这9个作家虽不能代表法国20世纪文学,也绝对不是法国现代经典文学的全貌,但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肯定有一席之地。

当被问到如果《文字传奇》出续集还会选哪些人物时,袁筱一说尤瑟纳尔是首选,普鲁斯特是她想“攻克”的,但诺奖得主莫迪亚诺则会“犹豫”。在法国,两个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和莫迪亚诺各有粉丝,彼此不融。袁筱一后期译过莫迪亚诺,但接触比较早的是勒克莱齐奥,当然这不是原因,袁筱一说:“犹豫是因为莫迪亚诺写作变化不大,莫迪亚诺有独特的风格,作品整体感很强,但他套路很明显。”

余中先则认为,除了罗兰·巴特外,《文字传奇》里其他几位都是小说家,如果谈20世纪整个文学史,还可以囊括法国的诗人、剧作家、文论家等等。

正是这样介于感性与理性间的评说,有读者把《文字传奇》喻为自己“进入法兰西现代文学的钥匙”。在豆瓣上,读者还这样评价——“这哪里是讲义,这简直是与你诉衷肠,这深情的写作和讲课,是对文学最好的倾诉和述说”“好的解读不在于学术名词的灌输、统一意见的建设,而在于另一种视角的开启,帮助我们解读文本,更好地理解世界”。

《中国科学报》 (2019-06-28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