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于试图拯救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蝶的民间科学家来说,这可能是一则具有警示性的故事。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工饲养的蝴蝶有时无法迁徙—— 一些是因为基因缺失,另一些则因为缺乏正确的环境线索。
一名研究生购买了几十只帝王蝶并将其绑在杆子上——这是测试昆虫飞行方向的常用方法,之后他发现了这种遗传缺陷。在每年从美国和加拿大到墨西哥的旅程中,从野外捕捉的帝王蝶总是向南飞,飞行的方向也相同。但是,无论是人工饲养的帝王蝶,还是室内生长的帝王蝶,它们都倾向于随机的飞行方向。
为了了解帝王蝶为什么不向南迁徙,研究人员对一些蝴蝶的DNA进行了测序,并将其与已经测序的基因组进行比对。他们发现了许多差异,但没有确定任何特定的基因。然而,即使有了正确的基因,人工饲养的蝴蝶也无法朝着正确的方向飞行。日前,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报告称,野外生长的蝴蝶会朝南飞行,而人工饲养的蝴蝶则不会,这是因为后者无法获得向南飞行的环境信号。
在漫长的进化史上,传播到非洲、澳大利亚、南美和中美洲以及夏威夷的帝王蝶已经停止了迁徙;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没有必要迁徙到其他地方。但是,如果不迁徙,在北美洲等寒冷的气候下,它们就无法生存。
因此,研究人员表示,近期美国政府要求将其列为受威胁物种可能是有必要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为了增加该物种的数量,学校组织和业余爱好者希望在当地饲养这些蝴蝶,并希望其整个生命周期都在野外饲养。(谷双双)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1904690116
《中国科学报》 (2019-06-27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