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11
选择字号: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需要新伙伴关系

 

■本报记者 王方

全球格局正发生变化,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并在国际发展援助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这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机遇。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至关重要。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环境生产和技术部高级研究员、宏观农业研究所联合院长游良志近日表示,为保持财政健康,并继续影响公共政策决策与执行过程,IFPRI和其他国际农业研究机构需要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并实现筹资渠道多样化。

对于国际发展,中国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捐助国的愿景。中国注重促进贸易、投资、知识转移、能力建设和社区主导发展战略来帮助人民摆脱贫困,这种做法受到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

游良志认为,中国的崛起及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IFPRI提供了全新机遇:IFPRI能够与中国的决策者和学术界积极交流,并扩大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策和研究影响力。

例如,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愿与非洲分享农业经验,帮助非洲应对发展挑战。为快速启动非洲经济发展进程,IFPRI与中国政府和非洲联盟共同制订《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战略与行动计划》,这也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后续行动。为支持这一行动计划的制订,IFPRI于2018年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现状、挑战与新征程》报告。

中国还大力扩大研发经费规模,为国内学者和学生提供与世界各地专家共事的机会。IFPRI高级传播专员尚心远介绍,IFPRI与中国的学术网络分享其在农业经济和食物政策研究方面的跨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发展科学能力、填补知识空白,以及在社会科学、政策导向研究和其他研究领域之间搭建桥梁作出贡献。

2018年,IFPRI与华中农业大学在武汉成立国际化跨学科研究机构——宏观农业研究所(MARI),为来自两所机构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共同探索国内外食物系统复杂性的科学问题。

据悉,MARI研究活动旨在释放智能手机、无人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现代农业研究中的潜力。例如,IFPRI和华中农大的研究人员正在合作开发利用遥感技术和卫星图像支持农业生产决策的工具和数据库。

与此同时,通过MARI学术网络,IFPRI研究人员可以更积极地与来自国内和全球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开展合作。

游良志指出,通过研究项目合作、会议、培训和指导研究生,IFPRI可以在来自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未来农业研究人员和经济学家的能力建设方面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9-06-11 第5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