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5
选择字号:
陈震:走进二次元世界的大学教授

 陈震

■本报记者 袁一雪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不仅是经济贸易往来,而且还有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虽然早期中国在动画领域拥有“中国学派”的国际声誉,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却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粉丝。早期二次元文化被称为ACG,在大学各论坛兴起,现被笼统称为ACGN,即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的首字母缩写。如今,ACGN在中国文创产业中的吸粉能力有增无减。

作为“数字原住民”成长起来的年轻粉丝,与网络“虚拟”世界有更多的联系。一方面,人们对新的科学技术有着不同程度的期待和参与。另一方面,新技术对传统日常生活的渗透也让一部分人开始担心。二次元爱好者虽然享受和构建着自己的网络空间,但在其他人眼中,宅、不成熟、消极……都成为这群人的标签。

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陈震却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关注。他发现,这个群体虽然有时是孤独且有压力的,需要“不断被治愈”,但也有社交和有爱的一面,是一个集合了创意和冒犯的矛盾体。

二次元是治愈孤独的药

在日本,人们将那些喜欢“宅”在家中、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称为“御宅族”。这些人有些沉溺于ACGN,有些则只是喜欢看电视或视频。但最终,“御宅族”与二次元粉丝的呼应最多。

虽然日本是世界上输出二次元文化较多的国家,但日本社会对于御宅族的评价却以负面居多,特别是1988年,一位成年后没有工作、喜欢呆在家里看录像和剪辑电视节目的青年连续诱杀幼女事件之后,人们对于御宅族的印象一落千丈。

而由于这些事件的影响,以及其他人对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二次元爱好者被边缘化。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群体,陈震选择从国内二次元粉丝较多的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以下简称B站)入手,探究二次元文化下粉丝的行为和实践。

“我称这些人为‘新御宅族’。”陈震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科学报》。“新御宅族”是对日本意义上的御宅族的扩大化理解。

在论文写作之初,陈震先调查了这一群体。“现在B站上二次元粉丝基本由‘90后’和‘00后’组成,但我关心的不是年龄,而是他们在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陈震说。他将这一群体对媒介的态度、审美、能动性进行排列组合,并将其分为三类,即虔诚派(忠实粉丝)、消费制作派(如同人志的撰写者、视频等衍生作品的制作和传播者)和行动派(制造话题、发起或参与讨论,并把活动延伸至线下的粉丝)。在平台互动中,这三种模式的自由排列组合,形成了ACGN文化一个庞大的媒介生态系统。陈震认为:“粉丝们通过这种方式聚在一起,获得了成就感和归属感。”

而且,在陈震看来,二次元文化所营造的世界对于粉丝们来说就是一个“异托邦”。“类似B站的二次元社区成为他们的虚拟舒适区,在这里他们不是一个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看剧、看比赛,一起评论、抖机灵,互相吹捧、互相安慰。”陈震说。

这一结论来自于他与二次元粉丝的访谈。陈震选择的对象多是来自城市中产家庭的年轻人。他发现,这些人在访谈中反复提到的主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孤独感,还有二次元如何给他们做一个缓冲和调剂。而且,这种治愈作用是反复出现的。“他们甚至会提到在网站上,使用‘用爱发电’‘在B站有海景房’‘此生无悔入B站’等词。”陈震继续解释道,“现在电视作为媒介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而大众如今已经是分散又聚合的一个个小众社群。他们关注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也不局限在电视剧。我们在研究粉丝文化,也是在书写社会史,在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和可能性。所以,我的理论视角虽然起源于哲学和社会理论,但保有社会关切,关注日常生活。”

机缘巧合的研究

谈及研究二次元的初衷,陈震笑称,自己并不是二次元的热衷者。与二次元结缘的过程,与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有关。大学期间,他曾经学习日语和韩国语,对日韩文化有所涉猎。在诺丁汉的外语角,陈震认识了一位来自美国的创意写作教授。“她日语流利,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还有一位我的球友也是学校小提琴首席,我们三个人经常见面练习日语,探讨写作。”陈震回忆说。巧合的是,这两位朋友都喜欢二次元,每次聊到二次元都能让陈震感觉到其中的创意与幽默,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后,陈震发现网络流行语很多产生于类似B站这种二次元粉丝群落。

同时,他当时教授“传播与科技”课程,在寻找探讨中国实例的文献时比较困难。所以,他计划撰写一篇论文,寻找中西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然后,他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

B站帮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小时候,陈震对于日本动漫的印象只有阿童木和一休哥,没有明显的国别和审美认知。但通过访谈者的介绍和推荐,他发现在题材和分类上,有很多哲学思辨和理论已经渗透到知名作品当中,比如《新福音战士》。ACGN文化并非国内大众认知中的只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

也是因为这个发现,陈震同时提出,ACGN中有很多并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现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未来怎么用科研助力媒体政策与规制,是科研工作者值得努力的众多方向中的一个。”

将持续关注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

今年4月,陈震参加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织的青年新媒体论坛。在论坛上,他惊喜地发现,除了他研究的二次元文化,还有很多学者在关注粉丝文化和小众群体,例如农村青年、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我觉得这是后人文主义的一个发展,也很欣喜地看到国内的年轻同仁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尝试。”陈震说。

通过对ACGN文化的研究,陈震认为,要正确看待一个群体,首先不要戴有色眼镜。“要真正用心去看,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经历,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世界。”陈震说。

论文发表后,有曾经接受过访谈的对象告诉他,这篇论文的内容比较中肯。而在陈震看来,喜欢二次元并不代表着消极与负面,如果加以正向引导,或许可以培养出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人才。

接下来,他在关注产业的同时还会继续关注受众分析。而社交网络和平台经济发展的今天,他将持续关注“生产消费合一(prosumer)”。目前,陈震还在继续关于B站的一项研究。他将这个网站比作一个“身份大学”来检视“戏精们的日常”。“我将通过探讨社会互动论视角,着重调研粉丝的身份构建和表演。”陈震补充道。

《中国科学报》 (2019-06-05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