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5-27
选择字号:
脑卒中防治“短板”待补

 

蒋志海制图

■本报记者 李惠钰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因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成为我国的首要致死病因。有专家认为,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第一个出现“井喷”甚至“海啸”的慢性病可能就是脑卒中。

尽管脑卒中危害巨大,但可防可治。早在2011年,原卫生部就成立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致力于指导和推动全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开展;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又启动中国卒中中心建设,以卒中中心为牵引,建立区域的卒中救治网络,改变我国脑卒中发病后的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

5月16至19日,2019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主任王贺胜在肯定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强调,脑卒中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接下来要补齐卒中防治关键环节和短板,形成防治合力,医院更应该发挥公益性,做好防治关键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我国第一部卒中中心白皮书《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19》的预发布,同时也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指导规范》《中国重症脑血病诊治指导规范》《中国脑卒中合理用药指导规范》,全面推进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防治工作快速推进

过去的一年,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总结道,2018年,我国国家一级脑卒中防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省市两级区域防治工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覆盖全国的卒中中心建设不断拓展,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城市卒中急救地图不断发布,“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今年是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启动的第十个年头,截至2018年年底,委员会已完成202家高级卒中中心、108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中)、30家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的认证工作。目前,深圳、苏州、西安、沈阳、郑州等58个城市相继发布了城市卒中急救地图。

与此同时,脑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也正在加快推广普及。全国1200多家医院数据显示,2018年开展静脉溶栓的医院数量由2010年的273家增长到982家,增长2.6倍;开展取栓的医院数量由2010年的75家增长到459家,增长5.1倍。

另外,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率也显著增长。近期对项目地区80万名筛查对象的追访结果显示,和初次筛查相比,高血压的控制率从27.89%增长到50.61%,糖尿病控制率从44.87%增长到53.90%,血脂异常控制率从30.50%增长到39.38%。

王陇德介绍,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省级、地市三级卒中防治协调机制,22个省份成立了省级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我国还组织专家编写指南规范,出版卒中中心报告、防治报告等卒中防治相关材料;组织开展队列研究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防治方案优化,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也在打造全国统一的卒中登记平台,不断优化脑卒中防治管理数据平台,提升工作效能。

防治问题仍较突出

尽管我国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王陇德指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部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院对组织管理、技术培训、健康宣教等工作的相关要求落实不到位。

“一些地方的卫生行政部分医院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流于形式。重庆、上海等十个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还没有按照要求成立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部分医院没有认识到脑卒中的严重危害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流于形式,适宜技术开展不理想,数据上报滞后,防治效果不佳。”王陇德说。

他同时表示,脑卒中的防治科普宣教没有广泛开展,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多数地区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及力度不大,普及面不广,针对面不大,缺少长期规划。大部分民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脑血管病防治知识缺乏。

卒中防治工作涉及公众卫生管理,尤其病理学、神经内外科急诊介入、影像超声、介入、康复、护理等多个学科,而我国还缺少国家级的脑卒中的专业学术组织,缺乏真正专注脑卒中防治及专家和工作人员,卒中防治的人才队伍建设进度滞后。

推广关键适宜技术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国脑卒中防治还存在关键技术普及面不广、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效果不佳等问题。王陇德强调,我国本应开展卒中急救关键适宜技术的部分医院却尚未行动;掌握关键适宜技术的医生多集中在城市和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院缺乏专业医务人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诊疗能力不足。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表示,脑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操作性,对于缺血性卒中,可实施静脉溶栓技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再通、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于出血性卒中,可实施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原发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技术。

王陇德表示,未来我国将明确适宜技术普及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原则上所有的三级综合医院和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都要规范开展溶栓和取栓技术,设立卒中中心的二级综合医院要常规开展溶栓技术;第二阶段到2022年,原则上所有的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至少有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常规开展溶栓技术,设卒中中心的二级综合医院常规开展取栓的比例达到20%;第三阶段到2025年,原则上二级综合医院均要常规开展溶栓技术,设立卒中中心二级综合医院常规开展取栓技术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

为普及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卒中救治关键适宜技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正在积极推动完善技术培训考核体系,依托高级示范中心和实力较强的学术团体,成立培训和考核基地,针对各级医务人员实施分级分类培训,统筹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考核。

加强督查抓好落实

“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不仅是抓好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还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精准切入口,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项工作有明确的任务指标,要加强督查,抓好工作落实。”王贺胜强调说。

王陇德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将全力推动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抓落实,促整改,在继续实施好国家筛查与干预项目的基础上,以血压管控和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推广为抓手,积极围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开展工作。

“血压控制不平稳是脑卒中发病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我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不到50%,控制率只有10%,大量的高血压病人没有控制好病情,而脑卒中年轻化的趋势也与中年人缺乏对血压的重视有关。”王陇德表示,为了更好地管控血压,“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将开展“30岁以上公民知血压行动”,引导公民主动测量血压。

“接下来还要加快区域防控中心的建设,大力提升卒中防治管理成绩,促进技术的同质化,要广泛推动卒中急救地图创设与应用,着力打造‘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王陇德说。

王贺胜也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扎实做好脑卒中高危因素防治,强化早期干预;二是健全卒中分级诊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地医院和卒中中心建设,推动高级卒中中心牵头组建医联体专科联盟,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落实落细脑卒中中心建设的要求,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四是补齐卒中防治关键环节和短板,疾控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合力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

《中国科学报》 (2019-05-27 第5版 医药健康)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