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喜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5-17
选择字号:
荐书·亚洲文明


 

《亚洲史概说》,[日]宫崎市定著,谢辰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亚洲大陆上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演进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

本书是日本汉学泰斗宫崎市定经典力作,他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在他看来,亚洲的“对自身历史有记录的民族或国家通过交通这一纽带,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在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相互援助的过程中发展至今。”

“交通史观”是宫崎市定一个重要的学术创见。在本书中,他强调,亚洲文明因“交通”而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否靠近人类文明的交通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不同区块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

值得一提的是,他将串联亚洲史的重要交通要道分为海陆两大部分:陆路称为“北大道”,经中国、中亚、波斯通往西方,几乎与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重合;海路称为“南大道”,经中国东海、南海及印度洋到达西方,跟海上丝绸之路大体一致。

 


 

《极简亚洲千年史:当世界中心在亚洲(618-1521)》,[美]斯图亚特·戈登著,冯奕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无疑是块令人赞叹、凝聚且充满创造力之地。它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它们还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美国学者斯图亚特·戈登在本书开篇即指出:亚洲文明曾长期遥遥领先于欧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是欧洲随着“大航海时代”崛起而亚洲逐渐衰颓了。

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无论是走遍中亚与印度的玄奘,还是哲学、医学、数学、管理学无所不通,影响欧洲学术甚深的伊本·西拿,又或是一度失国又复国、立足中亚挥军印度的莫卧儿开国君主巴布尔……在本书中,戈登不但透过使节、僧侣和商贾之眼睛看亚洲的千年历史,还透过海盗劫掠、政治联姻、海上旅行等历史片段(或细节)勾勒出中世纪亚洲独有的历史人文风貌。

 

《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美]狄百瑞著,何兆武、何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无论在古典形成时期、佛教传入时期、宋明新儒学时期,还是近代东、西碰撞时期,在以儒家为价值内核的东亚文明内部,均展开过持续的思想对话。本书正是以此种对话性为主线,来追问支持文明之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缘此,本书并非表现为单纯的回溯,还更表现为积极的前瞻,因为借助于上述“既分又合”的辩证形态,作者展示了作者所向往的未来世界文明的典型存在样式。

作者狄百瑞系当代美国研究远东思想史的权威学者。本书是他在哈佛大学的四场主题讲座实录,其内容相对通俗浅显,篇幅也较为短小。他将由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组成的东亚地区,视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进行考察,探究东亚各国之间文化演化的同与异,把东亚文明之中的统一性与分歧性作为论述的主要线索。这样一种相对宏大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式,正是包括狄百瑞在内的老一辈美国汉学家的研究特点。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沈爱凤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追溯古代亚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实际就是一次青金石之路和丝绸之路的精神之旅。青金石和丝绸本身就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而实际上,古代文明和艺术令人感动和令人神往的事物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本书以古代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线索,讨论上古时期西亚、中亚和亚欧草原各民族艺术发展的关联性,并从中揭示上古亚细亚文化的历史价值。藉此展现古代中亚、西亚及亚欧草原伟大文明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带我们去领略古代文明多样化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喜平)

《中国科学报》 (2019-05-17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