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陈孝正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5-16
选择字号:
琥珀中发现海洋动物菊石

 

琥珀标本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本报讯(记者沈春蕾 通讯员陈孝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报道了保存在一枚缅甸琥珀中的菊石、螺类、节肢动物等化石集群,表明该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环境类似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该研究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为琥珀埋藏学和白垩纪森林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5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该枚琥珀保存了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包括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23个螨虫、1个蜘蛛、1个马陆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其中,菊石、螺类和1个等足类属于海相生物,其他节肢动物皆属于陆栖类群。

菊石是一类生存于泥盆纪至白垩纪的头足类动物,与现在的鹦鹉螺、乌贼等是近亲,在白垩纪末大灭绝时从地球上消失。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分析后发现,该菊石是一个幼体标本,属于Puzosia亚属。该菊石类群的分布时限为白垩纪晚阿尔必期到塞诺曼期(约105至93百万年前),进一步支持了先前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琥珀中保存的四个螺类,有两个保存较好,属于马提尔特螺属,该类群广泛分布于特提斯洋地区。

据介绍,该枚琥珀中的菊石和螺类的软体已丢失,壳体均有破损,表明这些壳体在被琥珀包裹前经历了一定的搬运作用。菊石内部充填细沙粒,琥珀珀体也包裹了类似的沙粒,表明菊石可能在沙滩或靠近沙滩位置被树脂包裹。因此,螺类和菊石在被包裹前已经死亡,并被海浪搬运到岸边,与一些地栖生物遗体和沙粒混杂在一起。

研究团队推断,缅甸琥珀森林生长于海滨地带,紧靠海滩;树脂分泌后,在树干上包裹了一些树栖昆虫,然后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包裹了菊石、螺类和一些地栖动物;这枚树脂很快被埋藏起来,经历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琥珀。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73/pnas.1821292116

《中国科学报》 (2019-05-1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