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春蕾 陈昕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25
选择字号:
机场安检“刷脸通行”背后的团队

 

智慧航安团队服务智慧机场建设

智慧航安系统推动了安检流程由人工验证岗变为人工辅助验证岗,在全国尚属首例。

■本报记者 沈春蕾 通讯员 陈昕

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旅客只需刷一次身份证,8秒内就可自助完成人证票核验,进入安检通道。之后,安检通道的身份复核、登机口的旅客信息复核都可以“刷脸”完成。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中心、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航安)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联合研发,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提供论证评测支持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进行试运行工作。

“该系统推动了安检流程由人工验证岗变为人工辅助验证岗,在全国尚属首例。”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中心主任石宇向《中国科学报》重点推荐了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智慧航安创业团队。

直击传统安检行业痛点

2015年人工智能在中国开始爆发式增长,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智慧出行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融合场景。全球都在加速发展以生物识别技术为突破口的机场智能化,中国民用航空局也于2016年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寻求以高科技为支撑全面提升机场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

“民航业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可达60亿元,泛机场安检应用领域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系统的市场规模可达150亿元。”智慧航安创始人梁寅鹏告诉《中国科学报》。

《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16—2035)》显示,预计到2035年,机场总数将达到450个。

“智慧航安创始团队成员均为从事航空安保行业多年的业务专家、技术专家及管理专家,对传统安检行业的发展痛点有着深刻的理解。”梁寅鹏介绍,安全检查行业(特别是民航安保)由于其特殊性,2016年之前,在公安、铁路等行业都开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时候,民航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识别的方式。

2016年,民航确定了建设智慧型机场的总体方针。同年,智慧航安创始团队机缘巧合地结识了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中心研究团队,7月,智慧航安成立。

“我们在成立之初就和重庆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致力于为民航、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活动等安全领域的客户,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安保解决方案,全面开启智能化变革传统安检行业的旅程。”梁寅鹏说。

多方合作攻关智慧出行

早年,梁寅鹏在同方威视工作期间,作为小型X射线检查设备的创始人,主导开发了全国地铁行业安全检查市场,是北京地铁安检地方标准的编写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标准在2008年发布,一直沿用至今,同时其他城市的地铁安检都以此标准作为借鉴参考。”

2007年,由同方威视研发的液体检查仪在全国所有机场配备使用,梁寅鹏参与了该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开发工作,并成功主导该产品成功通过欧盟ECAC标准,成为国内首个进入欧洲民航旅客安检应用的产品。

梁寅鹏说,这些工作和项目的经历,虽然是创始团队之前的工作经历,但也因此积攒了丰富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经验和资源,为智慧航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航安成立以来,推动民航安检模式创新专家组会议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8月召开、民航安检人脸识别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议于2017年底召开。“通过参与相关研讨会,我们积极推动各方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梁寅鹏举例,智慧航安与民航局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和重庆研究院共同研讨评估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安检使用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各方合作伙伴就《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脸识别验证应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2017年9月,智慧航安与重庆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弘光专项”——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推广“弘光专项”全国应用,促进人脸识别科研技术在民航反恐及安检领域的转移转化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各方达成共识,于2018年1月成立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并就民航全流程旅客“刷脸”通关新模式展开试验研究。

“在实验室共建过程中,我们分享了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人脸识别技术、虹膜技术等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并提出了民航‘智慧大脑’概念。”梁寅鹏解释道,“智慧大脑”是为民航量身打造的一整套多层级、非干扰、系统联动的智慧航空安保方案,基于此方案,智慧航安在2018年底参与了由实验室牵头,与包括广州白云机场在内的多家机场共建科研实验基地的合作协议的签订。

在实验室框架下,智慧航安自主研发的“安检人员培训考核系统”将人工智能教育新理念引入民航安检领域和各安保行业,目前已有40多家国内机场使用。此外,智慧航安开发的智慧安检综合管理平台以及X射线图像自动判图系统也正逐步智能把控机场各安全环节。

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谈及创业的关键要素,梁寅鹏的回答是:“天时地利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优秀的人才、充足的资金、对市场的深度了解、快速的研发能力、可营收的产品服务、良好的商业模式、合理的管理体制等因素不可或缺。在人工智能领域,再顶尖的技术,唯有明确应用场景的真正需求,与场景及应用适配、落地,才能切实推动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社会的发展。”

智慧航安成立以来,始终深耕民航领域。“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就从3人创业团队快速发展到75人,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梁寅鹏感叹道,虽然资本市场遭遇寒冬,智慧航安凭借在市场上的优良表现,仍旧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天使轮和Pre-A轮成功融资数千万元。

不过,他也指出,作为初创企业,智慧航安目前依然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市场的困难。

在重庆研究院、民航局公安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及机场各单位的相助下,智慧航安在其创业的道路上成长很快。“目前,我们已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产、学、研、用的创新型商业模式。”梁寅鹏对《中国科学报》说道,“未来,智慧航安还将不断拓展泛机场领域,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卓越的智能化安保产品以及更完善的智慧安保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不辜负合作者的期望。”

《中国科学报》 (2019-04-25 第6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