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艺博 董利苹 廖琴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23
选择字号:
环球科技参考

 

全球变暖导致10亿人受蚊虫疾病威胁

近日,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发布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由于全球变暖,到本世纪末,多达10亿人可能会再次被携带疾病的蚊虫所困扰,同时受到登革热等疾病的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蚊虫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之一,其携带的病毒每年导致数百万人的死亡。气候变化是全球卫生安全面临的最大和最全面的威胁,蚊虫只是挑战的一部分,在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暴发后,蚊虫受气候变化影响对人类的威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科学家表示,随着全球变暖,世界上所有的人几乎都可能在未来50年内受到蚊虫携带的病毒的侵扰。他们预计热带地区全年都有病毒传播的风险,而其他地区几乎也都存在季节性的风险。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将引起相对应更多的人暴露在埃及伊蚊的威胁之下,但在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地区,预计白纹伊蚊会大量减少,最明显的是东南亚和西非等区域。但如果一个地区因气温过高而无法传播登革热等疾病,那么人类在其他方面肯定也会面临不同但同样严重的威胁。(牛艺博)

相关论文信息:

DOI:10.1371/journal.pntd.0007213

栖息地斑块消失加剧当地及周围物种灭绝

近日,《生态学通讯》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栖息地的破坏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双重损害。栖息地斑块消失不仅会造成生活在该斑块上的物种灭绝,而且该消失的栖息地斑块邻近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也会下降。

来自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奥地利伦茨水域生态研究中心、德国马丁路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奥地利东部270 km2研究范围内的盐水小池塘及其中的无脊椎浮游动物的60年数据,研究了栖息地丧失对研究区内物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20世纪50年代,2010年研究区内盐水小池塘的数量约减少了70%(30个)。相比1957年,2010年研究区内无脊椎浮游动物的数量净损失了17种。研究期内物种丧失远多于预期(至多9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扩大了剩余栖息地之间的物理距离,大大削弱了斑块之间浮游动物在新的栖息地上扩散、定殖的能力。栖息地的破坏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双重损害。栖息地斑块消失不仅会造成生活在该斑块上的物种灭绝,而且该栖息地斑块邻近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也会下降。(董利苹)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111/ele.13260

氮氧化物排放下降不会导致PM2.5浓度增加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指出,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下降最终会使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只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一些科学研究结果表明,NOx的减少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含碳化合物更容易转化成PM2.5,从而危害人类健康。这些结果让空气质量监管机构产生担忧,NOx和PM2.5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大气观测,详细研究了NOx与PM2.5之间的关系。

天然及人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大气氧化导致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它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通常占主导地位。最近的研究表明,在VOC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过氧自由基(RO2)的快速自氧化,导致高氧有机分子(HOM)有效地形成SOA。

研究发现,随着NOx排放量的减少,大气的化学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RO2的自氧化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可能会增加PM2.5,而氧化剂的有效性会同时降低RO2的生成速率,可能会减缓区域PM2.5的形成。该研究结合了2013年以来美国东南部城市上空排放烟羽的实地观测数据,以及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研究人员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城市烟羽中观察到,随着一氧化氮的升高,HOM被增强。

这些结果表明,NOx排放的下降最终会使空气中的PM2.5浓度下降,并且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由于NOx相互作用导致的全球SOA变化,对气溶胶—气候相互作用产生了影响。(廖琴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73/pnas.1810774116

《中国科学报》 (2019-04-2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