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张哲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19
选择字号:
科学家成功破解黄芩合成抗癌物质的秘密

 

黄芩及汉黄芩素结构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供图

本报讯(记者黄辛 通讯员张哲)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药用植物与健康组成功完成了唇形科植物黄芩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了黄芩中活性成分的进化机制,进而完整阐明了抗癌活性物质汉黄芩素的合成机制。

这项研究为通过合成生物学获取汉黄芩素提供了基础,也为其他唇形科植物的遗传分析提供了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黄芩叶片中含有野黄芩素、野黄芩苷,根中则含有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活性物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些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和神经保护的特性,它们还能够抑制并杀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动物细胞没有副作用。尽管黄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需求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其基因组信息的缺乏,黄芩栽培育种及遗传改良受到限制。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清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团队明确了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在黄芩中的产生及进化机制,也完全阐明了汉黄芩素的合成路径。

一般来说,唇形科植物重复序列较高且由于黄芩自身自交不亲和性会带来基因组的高复杂性。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三代PacBio测序技术,结合Illumina数据纠错,再用10 X genomics技术延伸片段长度,最后用Hi-C技术将98.04%基因组序列挂载到黄芩的9条染色体上。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俊介绍,在此测序策略基础上,研究人员得到了高质量的黄芩基因组,测得序列占预估基因组的94.73%。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团队的分子生物学及代谢生物学实验分析,最终完全解析了黄芩中特有的抗癌物质汉黄芩素的进化及合成机制。

论文通讯作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Cathie Martin表示:“黄芩的参考基因组将有助于为唇形科家族的其他成员基因组的序列组装和改进,为在药用植物中解析出有价值化合物的合成途径提供重要基础。”

“这项工作为合成生物学异源合成汉黄芩素提供了基础。”赵清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微生物细胞表达这些合成酶,继而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生产这些活性物质。同时,这项工作也为育种学家选育优良品种的黄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16/j.molp.2019.04.002

《中国科学报》 (2019-04-1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