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力群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28
选择字号:
未来钢厂的智能制造能力模型

 

■从力群

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针对其行业特点推进智能制造进程,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未来的钢厂模型会是这样的形式,这是一种扁平化方式,没有那么多层次划分,是一个三级模型。这个三级模型分别由制造基地、平台化运营和生态圈构成。每一个层次都有很多内涵,和现在的钢厂构成模式有很大差异。

未来钢厂为什么会是这种模式?它完全是需求驱动生产的。中国的钢铁产能占了世界的一半多,但是它的分布和布局并不合理,在沿海、华东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很多大型高炉钢厂,但是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钢厂的布局并不合理,这就导致很多钢厂的成本难以控制。

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未来钢厂的需求特点——首先,钢厂的未来布局是分布式的,尽可能使钢厂的产能规模分布与区域性经济需求相匹配。第二,钢厂各制造基地应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统一运营,这会大幅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第三,通过平台实现市场、订单、制造、物流等的协同制造。第四,未来会产生很多短流程“钢”,是网络型钢厂,即通过网络来实现整个钢厂的运营,基地仅仅是加工车间等。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钢厂的制造能力模型。首先,人员安全“无忧化”,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高的要求,但对钢铁行业来说却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钢铁行业的流程很长,有很多的工序环节,必须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无忧虑的工作环境。第二,现场工作“流程化”,大型钢厂基本的追求就是现场无人操作,现在的钢厂在很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序上已经做到了这点。未来不论是主作业线还是辅助作业线,钢厂都将追求无人操作,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在此基础上,会产生其他的能力结构需求,比如车间管理的“精细化”、工序作业的“一键化”、质量成本的实时“可视化”、制造工作的“急控化”、工序服务的“协同化”等。

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段,企业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第一阶段,纵向集成是企业内部最先考虑的问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步,即价值的外移,以产品为载体向用户拓展,使价值在原有基础上对外延伸。第三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在生态圈层面与上下游利益相关方实现协同。

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是用于支撑工业智能的物质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必不可少。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智慧制造,钢铁企业有四个重要的关注点。

第一,无边界协同。对智能制造而言,协同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点,任何时候都要靠协同提高效率。比如,装备互联是装备的协同,数据集成是数据的协同,企业内部打通管理流程、企业之间打通供应链,都是在做协同工作。

第二,系统重构。过去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系统,这个系统和现在的工业互联网不一样,需要重构。重构的目的是要实现端到端的集成。

第三,流程再造。企业运营有其自有流程,但是,为了顺应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需求,固化的流程需要再造,流程再造就是促进企业的管理变革。

第四,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干什么?追求运营模式的创新。运营数据不是为了重复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其实过去的传统方法对解决很多问题非常有效。现在有了更多的数据,并不是为了重构,而是创新。

(作者系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本报见习记者赵利利据其在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的发言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9-03-28 第8版 装备.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