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振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18
选择字号:
谁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

 

■金振奎

国家或用人单位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使选拔考试内容认真、深入、全面。面试官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手里握着的是我国教育的指挥棒,是学生努力的风向标。

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谁决定了高校的培养质量?我个人认为,不是教育部,不是高校,而是就业单位。

“找份好工作”是绝大多数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在。因此,就业选拔的标准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面试时,用人单位看重什么,学生才会去积极准备什么;即使学校不教,学生也会努力自学——“不用扬鞭自奋蹄”。相反,凡是选拔面试时用人单位不考虑的东西,即使老师喊破嗓子学生也不愿学。这就是一个铁律。

其实,学生能否成才,关键不在学校,不在老师,而在于学生自己是否发奋,是否激发了自身的主动性,这是内因。因此,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学生的水平却千差万别。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的面试选拔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面试仓促。选拔几个人,报名的往往有几十人甚至更多。因此,给每个学生的面试时间很短,一般仅有短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能考查出什么呢?除非面试官识人水平极高。

其二,面试官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各单位派去选拔人才的面试官主要是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他们对选拔的专业并不熟悉,可以说在专业上是外行,所以就无从考查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即使有专业面试官,问的专业问题基本也是入门级别的。这让学生感到学了那么多无用,努力了那么多无用,这必然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人才选拔,是十分严谨的事,应该是花时间、花力气的事,需多方面、全方位考查,包括人品、各种能力、专业基础、学习记录等。只有考查标准全面,才会让学生全面学习,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相反,如果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简单、片面、草率,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都是无用的,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就业导向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决定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这种说法并非危言耸听。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作,不能让高校孤军奋斗。就业考核的标准应与高校优质人才培养的标准一致。

国家或用人单位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使选拔考试内容认真、深入、全面。面试官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手里握着的是我国教育的指挥棒,是学生努力的风向标。

或许,可采用“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才。学校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最有发言权。现在,很多学校虽然也对学生“综合排名”,但那是大平均的排名,并不显示学生的特长,这对用人单位用途不大。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都各有各的长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排队应该分门别类,应该细化,例如按照学习成绩、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另外,还应作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等项目的排名,供用人单位参考。

我认为,凡是能与就业挂上钩的排名,都是有效排名,学生自然会向这些方向去努力。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xingshan)

《中国科学报》 (2019-03-18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