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雄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11
选择字号:
英文论文写作需要天赋

 

■李雄

搞科研这么多年,由我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都是自己撰写论文,迄今为止已撰写过近30篇论文,其中约90%是英文论文,平均一年4篇。从写第一篇英文论文开始,就感觉写论文对自己不是难事,所以有完整的数据,我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论文写作。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我通常不会因为写作问题而遭到拒稿(拒稿理由一般是研究内容偏于简单或缺乏足够新意),而且基本不需要请人或公司修改就能通过大多数期刊的初审。

印象中唯一一次因写作问题而拒稿的案例是:第一次写的一篇中文综述文章投到国内某核心期刊,一位审稿人直接说“作者的写作水平太差了”,从一个“太”字我感觉审稿人对我们的文章恨得咬牙切齿、忍无可忍了。我已记不清有没有对那篇综述作了修改,总之后面改投另一个期刊(非野鸡期刊),居然无任何修改要求地发表了出来,也是导师告诉我才知道文章已经发表了——这个杂志真调皮,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比较来说,我更喜欢写英文论文,因为感觉英文表达更为灵活,汉译英对我算是小Case,但英译汉却让我头疼。有时在所刊发的英文论文中,编辑让写个中文小故事,我往往要拖很久。

我通常2~3周可以完成一篇论文初稿,我所说的初稿指的是可以用来投稿的。之所以对写论文上手较为容易,我想很大原因是这方面有一些“天赋”(实为基础),它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写作训练较多。中学时期,我开始喜欢语文课,但是却同样怕写作文。高考60分的作文分也没让我投身文学创作,我开始大量写作是从大学开始。岁月的磨砺让我蜕变成一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那时QQ空间成为我“文学创作”的主要平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就不用说了,散文和古诗词也时常创作几篇,写的现代诗还获得过学校的奖励,其中一首用来参加学院的诗歌朗诵大赛,我还写过舞台剧……可以说,我埋没多年的写作“天赋”一下子被发掘出来,这种写作狂潮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期间。虽然科技论文写作和文学创作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相同的东西在我成百上千篇QQ日志中得到了极好的训练。

其二,英语基础较扎实。我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第一次考试得了90分(百分制),遥遥领先于其他同样第一次接触英语的同学,这让我感觉自己有学英语的天赋。从此,英语成绩一直算我的优势:中、高考成绩都接近90分(按百分制换算),初中还得过全国英语竞赛市级奖励。虽然进入大学后由于慵懒,英语单词储备量十分有限,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大学英语六级考了三次才勉强过关。但我的英语语法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所以在英文论文写作中我基本能做到游刃有余。

尽管自己英语写作基础相对较好,但是我从不拒绝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我也常关注一些公众号推送的写作提高秘籍,参加过单位举办的论文写作培训,还买过专门的书籍,这些学习对我的写作或多或少都有帮助。我想,当我能撰写Scientific Reports水平的论文时,要努力让自己提高到Nature Communications水平,直到提升到Nature水平。

导师曾让我给课题组分享写作技巧和经验,我感到并不容易,因为总感觉有的东西“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也担心自己的一些“偏方”并不适合他人,反而造成误导。但为了共同提高,我还是整理了一些自己心中和主流公众号推送的方法中相通的内容,加上一些个人见解给学生作了一个简单的报告。

总的说来,个人所谓的写作“天赋”,其实都是大量训练和学习的结果,对于每个人来说,任何时候开始训练和学习都不晚。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iong45)

《中国科学报》 (2019-03-11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