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孔彦龙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蒲焘等合作,在青藏高原明永河流域开展了连续降水、河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水与地下水补给之间的关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地下水占全球液态淡水的99%,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其冰川水资源关系到数十亿人口用水。在近几十年来气温显著升高的影响下,冰川消融明显。青藏高原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末端仅有2600米,是横断山脉海拔最低的冰川之一,区域内降水季节性差异显著,为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机理研究提供了绝佳条件。
研究人员在明永河流域开展了为期一个水文年的研究,获得1145组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研究发现,该区域的水体同位素呈现与常见现象不符的“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和冰川融水的点都分布在雨水线左上侧,地下水线和冰川融水线的斜率都小于雨水线,地下水和冰川融水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降水加权均值。他们采用质量守恒方程,计算降水和冰川融水对地下水补给贡献分别为46%±22% 和54%±22%。
研究者又将补给地下水的降水细分为非季风降水和季风降水。结合前人的气象学研究结果判定,明永冰川主要积累于非季风降水。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流域87%±28%的地下水补给来自非季风期的降水。这表明尽管非季风期降水量小于季风期降水量,但它主导了地下水补给过程。(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19JD030492
《中国科学报》 (2019-12-24 第7版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