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廖永林 左清清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24
选择字号:
“技改招标”让科企“联姻”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两个分中心——广东省农科院和赣南科学院挂牌。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王方 通讯员 廖永林 左清清

近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交易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盐焗鸡减盐工艺、客家酿酒降糖工艺、腊肉减铅工艺等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食品“技改招标”专区特展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史上的一次自我革新挑战,更是适应“吃挑”新时代到来的新经济增长点布局和创新。

那么,“技改招标”是怎么一回事呢?

向传统工艺要效益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是我国在华南区布局的农业科技孵化与创新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聚起40余个国家(地区)6.7万家企业、3.2万名专家教授、306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等要素资源,直通服务超30万家商脉终端。

然而,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负责人刘玉涛介绍,资源汇聚过程中,很多具有岭南特色的产品尽管传承数千年,但如今面临“吃挑”时代的到来,却碰到了“传承”与“创新”的冲突。

“农业要发展,加工是关键。”刘玉涛说。当地传统食品种类多,有些采用发酵、油炸、腌制等工艺的生产过程会产生有害物质,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同时,随着“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等新需求的出现,功能性健康食品日益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因此,对一些传统食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实现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玉涛介绍,当前国家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比例约为1:2:3,加工环节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这种状况在广东省也很突出。他表示,“食药加工”肯定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大湾区作为全国机制创新的前沿窗口,如何未雨绸缪探索“传统加工技改革新”和“新型加工创新转化”,是大挑战也是大机遇。

参加此次交易大会的江西省赣南科学院党委书记肖林长说,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摆出“技改龙门阵”,由企业家向科学家招标传承技术,就是向传统工艺要效益的第一步尝试,是个很好的市场倒逼机制,真正体现了湾区的活力与创新。本次大会上,赣南科学院成为“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分中心”,这是江西省首个分中心,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搭上大湾区农业科技孵化与创新的“快车”。

“超级媒介”撮合

经自由报名和政府推荐,又经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4轮精选,15家具有岭南文化传承特色的企业入围“技改招标”特展。

围绕腊肉减铅、盐焗鸡减盐、客家酿酒降糖等进行综合技术招标融资,湾区农业将“技改招标”绣球抛向科学家,开启市场导向农业科技孵化与创新的新时代。

刘玉涛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难,首先是因为“源头”的很多研究脱离实际、远离市场,科技成果无人问津;其次是因为“中游”的科研经济“两张皮”,导致科学家与企业家碰不上头、擦不出火花;三是因为“下游”的配套空位、缺位,没有保障,导致科学家与企业家貌合神离,最终分道扬镳。

刘玉涛介绍,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组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围点搭环”模式平台搭建。这一平台通过市场导向引导健康的产学研研究,通过超级媒介撮合科学家和企业家“谈成恋爱”,通过要素匹配为双方合作赠送“嫁妆”,为他们的“联姻”扶一把、助一程,为科技转化全链赋能、全程呵护,提供多维服务。

本次大会上,9个路演、预挂牌项目现场就对接了融资方案,14个特展项目与参会专家谈成了技改、技术创新合作“恋爱”。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透露,未来每年将定期召开科技成果交易常态化融资会,撮合、促进、扶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体系下“开花结果”的企业、院所,都可享受省、市、区三级叠加相应政策,以解决科学家和企业家交易前对接、交易中服务、交易后孵育的全链条需求。

《中国科学报》 (2019-12-24 第6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