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王雪 周璐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18
选择字号:
收获在冬季
——记南通大学机器人大赛获奖团队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既然热爱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在坚持的过程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报记者 袁一雪 通讯员 王雪 周璐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南通大学机器人团队斩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当谈及获奖秘笈时,此次参赛团队的队长、电气工程学院的言淳凯在受访时说:“一切成功都是努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水到渠成”与南通大学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坚持实践育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及综合素质拓展提供有力支撑密不可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团队,机器人团队正是其中的一支。

来自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设备系的王超越,是今年省赛参赛团队交叉二队的队长。最初,她凭借对机器人的好奇与兴趣开始接触这一领域。但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她发现最初的兴趣已经不足以支撑她。“周一至周五下午六点半开始训练,每天几乎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不停地调试、失败、再调试……”

然而,在与自己的机器人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王超越对它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我一直笑称机器人是我的男朋友,我把我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它,我最期待的就是和它一起作战的时光”。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既然热爱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在坚持的过程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的郭久榕对此感同身受。

言淳凯作为队长,付出的要比团队成员更多,首先便是要对每一个子团队的项目了如指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程序以及电路板的更新换代。

“我们的速度和稳定性为团队的胜利保驾护航。”言淳凯说,“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就格外注意这些关键点,一次次调试、一次次改进,从硬件结构到软件结构,两者结合考虑,不断打磨,才有了现在的获奖作品”。

初赛时,言淳凯带领的团队因为场地问题,被迫放弃一段反光现象特别严重的路线。最终,团队选择通过绕行的方法,以时间换稳妥,闯入决赛;决赛时,同样的问题依旧摆在眼前,他们决定改变程序里的阈值参数,并且创造性地以加强补光以及更换巡线的方式,铲除了所遇到的困难。

强大的应变能力背后是南通大学机器人团队多年的积累。该团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代代南通大学的学子们在这一平台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协作精神,取得了国家级、省级机器人比赛大大小小几十个奖项。

“我们的动作有学长们留下的‘影子’,一个动作怎么调才能比较好,怎样调才能更快一些,有他们在身旁指点助力,我们就会更有把握。”对于第一次参赛的机器人窄足二队队长、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的周航宇来说,学长在技术上的支持让他充满了信心。

他们把前辈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的训练中,并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在最后的比赛中,团队最大化地提升机器的前瞻性,实现对机器更精准的控制,以动作速度超越对手近一分钟的巨大优势,将冠军收入囊中。

技术上的“传帮带”让这支团队永远充满着活力,而榜样的示范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的精气神。

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171班的陈悦是体操一队的队长。不同于普通女孩光洁嫩滑的双手,陈悦的双手粗糙而厚实。由于机器人的精度要求极高,略微的误差就会使操作结果天差地别,容不得操作者有一丝马虎。也正是在无数次的试验过程中,陈悦的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然而她却不以为意:“比起与它一起并肩作战的快乐,这点苦算什么?”

对于机器人的热爱与执着并非在赛前,赛后的言淳凯依然将自己关在家中继续摸索,将软件控制算法和多传感器协同工作运用到机器人的改进上,通过理论值和实际值比较,辅助判断目前偏差是不是在允许范围之内,使机器人能够更快、更稳。

“追求卓越、勇往直前、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就是我们的团队精神。”言淳凯说。谈起团队的未来规划,他回答得自信而干脆:“学校目前在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榜单中排名第九,明年的目标就是争取进入前五。”

《中国科学报》 (2019-12-18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