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振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25
选择字号:
培养研究能力与兴趣应从娃娃抓起

 

■金振奎

如果研究与创新成为了本能,那么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定会有惊天动地的爆发力。那么,如何让研究和创新成为本能?笔者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娃娃开始就反复训练,使其成为习惯,最后将习惯演变成为自然本能。

为什么从娃娃开始?因为教育有可塑期、有窗口期、有黄金年龄段。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教育效果越显著。这就如同树歪了,小的时候很容易校正,等树长大了就难以调整。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很多习惯都是小时候养成的。

以前,教育注重知识传递。从学校、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等名词就可以看出,强调的都是“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有研究的概念,才会想到去研究,开始注重研究,但此时已经有些晚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再培养起来就很难了。试想,如果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喜欢琢磨新东西、研究新东西,取得创新性成果的概率和数量就会大大增加。

一提到研究和创新,很多人就认为这是研究生才能干的事。其实,很多时候,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以进行研究与创新,例如游戏的新玩法,只不过研究和创新的内容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同。

当然,取得创新成就,除了与从小养成研究和创新本能有关,还与早参加工作有关。人的体力、精力和创造力都是有黄金年龄段的,所以学制尽量要缩短一点。具备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专业基础后,参加工作越早越好。因为只有参加实际工作,才会遇到问题,进而瞄准问题进行研究,取得突破。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学生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都去工作了,只有极少的学生对某个方向特别感兴趣或想到高校当教师才继续读研。美国高校里的研究生,大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土生土长的美国学生并不多。

还有一方面,美国人并不注重学位,而是注重实际能力。他们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获取谋生的能力。一旦本科毕业掌握了这种能力,就没有必要继续读研。比如,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创业、苹果创始人沃兹涅克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辍学创业……这些人显然并不重视名校的学位。而这种观念明显与我国的情况格格不入。

总之,凡是对教育有亲身经历和体会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供有关部门参考。教育理念不应只是专门从事教育的人的话题,它也关系到家庭稳定与健康成长。即使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人,他们对教育也有发言权。至少,他们可以谈一谈为什么不愿意学习,从而让学校改进教育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xingshan

《中国科学报》 (2019-11-25 第7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