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1
选择字号:
衣带渐宽终不悔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无论是筚路蓝缕的新中国建设之初还是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无论是夜幕降临还是晨光熹微,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总有科研人员伏案钻研的身影。他们与寂寞相伴,在方寸之间默默耕耘着伟大的事业。

奉献,是科学家最为宝贵的精神之一。回望70年,中科院每一项重大科学突破的诞生都被深深印刻上了几代科学家“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烙印。70年来,处在不同时代的科学家以各自的方式践行奉献精神,浇筑着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

心底无私为强国

1956年,是我国历史上小麦条锈病最严重的一年,一场“空前”的饥荒灾难随时可能来临。

当时年仅25岁的李振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为经历过灾害的他对饿肚子的感受再了解不过了。从那时起,改良小麦、为农民培育优质抗病小麦,就成了李振声心中认定的方向。这一做,就是30余年。

最初8年,他为实现偃麦草和小麦的远缘杂交,对上千朵小花进行授粉,也仅仅得到了几粒种子。也是这8年,他在质疑声中坚持,最终获得了偃麦草和小麦这两个远缘物种的杂交后代。日复一日筛选材料,最终,李振声带领团队育成抗锈病、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陕西农民用“要吃面,种小偃”的俗语来称颂他。

后来,他发动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渤海粮仓”,向盐碱地要粮,耄耋之年仍热衷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询问农民小麦生长状况。

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振声这样年龄的研究人员通常被后辈们尊称为“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是新中国较早一代科学家,大多经历了无数仁人志士探索中国道路的动荡与变革,“国家强大”是他们从小的梦想和志向。

老一辈科学家们憋着一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儿,“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忘我、无我,潜心钻研直至生命最后,用一生诠释了“奉献”的真谛。

勇立潮头谋新篇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心中,李振声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上世纪90年代,李家洋怀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初心毅然回国投身水稻育种。历时20多年,他带领团队解锁水稻优质高产的基因奥秘,在水稻优良性状形成机理以及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带领中国水稻科研从跟随到引领,走向国际前沿。正当大家为之喝彩之时,年过六旬的李家洋组织团队默默开始了利用橡胶草进行天然橡胶合成与生产的研究。尽管该领域难以发表论文,却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世纪之交,像李家洋一样,不少已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的“海归派”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安稳的发展机会,回国重新“创业”,如今他们大多是享誉国际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就是在李家洋邀请下,放弃美国一帆风顺且前景光明的事业,于2003年全职回国,从一间临时腾出的玉米储藏室开启新的研究方向——植物组蛋白甲基化和小分子RNA等调控机理,投身农业研究和国家粮食安全近20年。

“榜样‘老李’‘小李’院士就在楼上。”曹晓风向上指了指。楼上的“老李”是李振声,“小李”是李家洋。

与前辈们一样,曹晓风这一代科学家有着强烈改变现状的冲劲儿,他们勇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潮头奉献智慧,做出了赶超前人的科研成果。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却做隐姓埋名人。

热爱实干求创新

青年科学家王秀杰,27岁博士毕业时就被聘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是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十多年来,她带领团队致力于生物信息学研究,在非编码RNA的发现与功能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面对新需求,王秀杰注重学科交叉,不断开拓创新,挑战一个个未知新领域。热爱科研、做有益于人类的事,她不觉得自己在“奉献”,而是乐在其中。

当下,国家进入高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科学家开始崭露头角。在更加宽松优越的科研环境下,热爱和兴趣是他们身上的最大特质,他们认真享受着科研带来的乐趣,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来践行奉献精神。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80后”科学家陈云霁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芯片的研发者之一。成为科学家是他从小的梦想,2008年,与弟弟陈天石联手开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他们“十年磨一剑”,终于在2016年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1A,它模拟了人脑的运算方式,分析更迅速、更精准。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在今天,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家发展需求,中国科学院涌现出越来越多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埋头苦干的奉献者,为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而奋斗。

《中国科学报》 (2019-11-0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