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进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14
选择字号: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贡献是什么

 

■刘进平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大学特聘教授M·斯坦利·威廷汉和名古屋名城大学教授吉野彰分享了这一奖项,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M·斯坦利·威廷汉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电池技术实验室工作,他创造了最有可能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设备供电的锂离子电池新技术。

当M·斯坦利·威廷汉最初提出他的版本时,可充电电池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是,可充电电池是笨重的铅酸电池,这种电池至今仍用在许多汽车中。

早期的研究表明,高活性金属锂可以用来储存能量,但M·斯坦利·威廷汉是知道如何使它在室温下储电而没有爆炸危险的第一人。他原创性的设计为现代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基础。

约翰·B·古迪纳夫通过使用金属氧化物和更高的4伏特材料改进了M·斯坦利·威廷汉的发明,而索尼的研究人员为电池开发了一种新的安全阳极设计。所有这些改进带来的性能足以保证锂离子电池能大规模商用。

M·斯坦利·威廷汉和约翰·B·古迪纳夫是电化学领域中被引用最多的研究者之一。他们曾是2015年路透引文桂冠奖锂离子电池基础工作的获奖者。

吉野彰出生于1948年,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长大。从京都大学毕业后,他在朝日化学工业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开始研究一种叫做聚乙炔的材料。聚乙炔是一种有机物质,但具有导电能力。

当时,许多人正在努力开发一种更好的电池,以满足人们对移动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当时所用的电池往往只能使用一次。许多科学家正在试验锂(最易氧化的元素)作为阳极材料。问题是该系统高度易燃,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容易短路。

吉野彰用聚乙炔作为阳极,但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与阴极配对。1983年,他偶然发现了一篇关于锂钴氧化物新阴极的报告。吉野彰最终将其与另一种碳基材料作为阳极配对,形成一种组合。但可充电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大规模商用,特别是要承受多次重复充电,它必须是安全的,同时要具有高性能。因此,吉野彰完善了一个超薄的以聚乙烯为基础的多孔膜系统,分隔阳极和阴极。这为电池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安全特性:锂离子在膜孔之间移动,但当电池过热时,膜会熔化,关闭孔洞,从而停止电池的功能,并防止爆炸性事件的发生。此外,吉野彰还开发了一种铝箔作为收集器从阴极中获取电能。这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性能,还使电池具有高电压和高存储容量。

总之,目前的数字化革命、IT革命、移动革命如果没有一个体积小、重量轻、容量高、寿命长的可充电电源,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他们的科学贡献,才让我们享受到新技术革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中国科学报》 (2019-10-14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