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0
选择字号:
一份初心托起志愿服务

 

■李莎

未来,对于正常人来说,意味着无数种可能。但是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说,似乎并不那么明媚。

我的姐姐,因幼时一次高烧,导致后天神经性障碍,从此失去了聆听世界和开口说话的机会。无法说话,让她也不愿与人交流,一直沉浸在无声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为了陪伴她,我主动与姐姐提出要学手语。但因为交流困难,我学起来并不容易。没过多久,姐姐就告诉我,她还是想练习说话。

说话,对于感知不到声音的人来说太困难,就连最基础的发音都难上加难。每当她想放弃时,我总是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有了亲人的陪伴和鼓励,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发奋读书。

练习说话,也让姐姐慢慢找到了自信。在一次残疾人联合会的优惠推广活动中,姐姐不愿意再逃避,第一次戴上了助听器。当我在她背后大叫了一声:“姐姐”,她回头了,那是第一次我叫她,她有了回应。但后来我才知道,她听到的并不是“姐姐”,而只是一个大一点的声响。即便这样,她也开心得连睡觉都扬着嘴角。

其实我早就明白,她想说话,她想大声说话,她甚至羡慕我这个妹妹能张开嘴说话。只是在重重困难下,她需要我的陪伴、理解和鼓励。她努力练习,上台表演,参加比赛,学习技能,用超过常人的速度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让我意外的是,除了学习,姐姐还决定要做一回运动员。2013 年,我陪着她去了残疾人运动会。一走进操场,我们就看到正在准备参赛的残疾选手都精神饱满、跃跃欲试,像是准备已久的老将。当时,操场角落的一个深蓝色运动服的男孩儿吸引了我的注意。姐姐告诉我,他因为一次车祸截了一条腿,只能永远依靠假肢了。那个男孩将手里的铅球一次又一次扔出去,再挪动不太灵活的那条腿,一遍又一遍捡回来。虽然扔得还不够远,但他高举铅球,奋力投掷的样子远远地定格在我心里。

运动场上的他们,纵然身体有些许缺陷,却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让我看到了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决心。我也知道,他们的背后总是需要一群支持他们、帮助他们的人。

为了能给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刚入大学,我就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一次,学校举办的“温暖衣冬进智光校园”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活动流程很简单,我们在冬天带着完好的棉服,送给智光学校(中国第一家为智障人士提供系列化服务的民办非盈利公益慈善机构)的孩子们,再陪他们说说话。但是,智光的孩子大多心智不全。或许是太久没有见到新鲜面孔,也没有那么多的玩伴,所以孩子们见到我们分外兴奋。当我们准备离开时,他们抓着我们的手不愿松开。

最后,不得不离开时,一位小朋友突然跑到我面前,踮起脚尖,快速亲了一下我的脸。这样一个羞涩的吻,让我惊喜,也让我明白,只要愿意付出一点点,被帮助的他们就会用最率真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谢。

现在,我已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红十字会的副会长,这份责任承载了我热心公益的初心。还记得有一次,我一整天都待在聋哑学校里,为的就是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去年我创办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一个手语角,邀请专业老师开展手语课,定期举办手语培训,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听障人士。除此之外,社团中的“夕阳再晨活动”长期招募志愿者,对老人进行一对一帮扶。

可以看到,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文明,公益事业让社会更有爱。随着好心人越来越多,我相信,终有一天,像姐姐一样不幸的人可以自信地表达,“聋人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做”;肢体残疾的朋友,可以迈开双腿,大步向前;智力缺陷的孩子们,可以敞开怀抱,拥抱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让我们响应时代的号召,张开双臂,一起拥抱这些折翼的天使!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19-01-10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