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唯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19
选择字号:
粪菌移植竟能治顽疾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如果有人告诉你“吃屎能治病”,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疯了。其实中医上用粪便治病自古有之,《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用于治疗瘀血内阻、月经过多等的良药“五灵脂”,其“真面目”就是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现代医学在前人的经验上不断开拓发展,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被称为“粪菌移植”(FMT)。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整合肠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发明带领团队,重新诠释了粪菌移植的相关概念,并提出对应医疗策略。该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粪菌移植”是对“粪便移植”的美化,其原理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方法粗糙的FMT叫‘粪便移植’是合理的,但如果在标准化粪菌制备方面,纯化程度足够高,解读为‘菌群移植’更加准确。”张发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粪便中存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具有治疗价值,对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具有治疗效应。但如果将菌群与小分子物质都纳入FMT治疗用途,显然无法实现满足美学需求,只能停留在“粗糙的粪菌移植”层面。如果只需要小分子物质,这个思路与FMT不属于一个应用范畴。

根据这一思路,2018年,由19名中国专家组成的标准化FMT研究组提出了菌群移植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指出,菌群移植包括整体菌群移植和选择性菌群移植(SMT)。这是人类利用微生物治疗疾病的重要发展阶段。

SMT是通过选择性菌群实现在消化道、生殖道、鼻腔、皮肤等部位的移植,在消化领域的治疗适应证范围超过FMT,但是其对于严重疾病的疗效可能次于FMT,目前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SMT是基于FMT的新发展,是各国微生物治疗技术研究和新药研发的竞争高地。不过,用于肠道给入的SMT,是对FMT的模拟,只是部分替代FMT,未来两者将会长期共存。

“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FMT升级后,新一代的菌群移植是SMT。”张发明说。

目前,粪菌移植FMT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但对于激素依赖性患者,单次粪菌移植可能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提出基于FMT的一种整合治疗方案,即所谓“粪菌移植升阶治疗策略”。

整个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指单次FMT,患者通过一次治疗就能达到目标;第二步是指多次FMT治疗才达到治疗目标;第三步是指在单次或多次FMT治疗基础上,联合常规药物治疗。

每一阶段的疗效都可能通过下一步治疗得以提高。不同患者可能面临的治疗措施不同。有经验的医生,第一次决策的时候,基本上就知道哪种方案对病人意义最大。

张发明表示,使用FMT升阶治疗策略可以使激素依赖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57%的治疗有效率,有望成为多种难治性感染、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治疗的重要选择。

据了解,菌群移植并非只能应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它同时开启了诸多疾病诊疗的新思路。不少肠道疾病患者合并存在的肺炎、哮喘、肝病、糖尿病、皮肤病、造血功能异常、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自闭症、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合并症,多能通过重建肠道菌群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特别是对难治性癫痫病的治疗,自从张发明团队报道世界上第一例通过FMT治愈癫痫的案例后,也为诸如此类的神经系统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发。

“虽然来自国内外的数据都表明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那些没有报道的不良事件。”张发明建议,菌群移植的近期(小于1个月)和远期(大于1个月)风险需要通过大数据、长期的研究来回答。

目前,美国胃肠病学会FMT注册项目和中国菌群移植平台均已开展针对菌群移植人群的10年登记随访研究,将重点评估菌群移植的长期安全性。

相关论文信息:DOI: 10.1360/N972018-00601

《中国科学报》 (2018-09-19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