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玉凤 王之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11
选择字号:
解好本科教育“综合题”
——西南石油大学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工作纪实

 

■通讯员 杨玉凤 本报记者 王之康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一再被提起的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早已成为高教界的共识。但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如何“解题”,又该进行怎样卓有成效的改革呢?

对此,西南石油大学给出了属于自己的本科教育“综合题”答案。

破题:一次评奖引起的“连锁反应”

“大家是否留心观察过,小汽车、公共汽车以及大货车方向盘的位置为什么不一样?是为了美观和舒适?其实是为了与用户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匹配。”日前,在西南石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评价活动中,拥有30年教学经验的机电院教授陈波将生活案例投射到《人机工程学》课堂。

在教学观摩现场,23名经过严格过程评价后脱颖而出的教师,从备选的10节内容中随机抽取1节进行讲授。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这里碰撞出火花,一次教学评价更像是一场“棋逢对手”的较量,而胜出者将获得4万~10万元的高额奖励。

“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质量奖’评选虽是传统,但此次却是崭新面容。”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郭建春解释道,最终结果评价只是改革的一隅,其背后是过程评价的层层考核和筛选(占比70%),评价过程中,学生评委的参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网络直播和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展示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点赞。

何为过程评价?要凸显教学的“质”,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差别性。西南石油大学在制定基本框架和原则的基础上,将过程评价的重心放在学院。该校教务处处长黄健全表示,各学院结合专家(同行)评价、随堂听课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对教师进行评价。其结果经由校评工作组审查,评出“教师教学优秀奖”,并给予1万~3万元奖励。

“除了常规评价体系,我们还会向学生发放期中课程问卷调查,将试卷调查和作业检查等方式结合起来。”该校机电院副院长韩传军说,通过建立教师评价的分类统计汇总,确保对教师教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全员评价与层层评选“同向同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双轮驱动”。该校理学院教师陈亚丽认为,这对教师能力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激发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

要破除人才培养的产品化思维,形成人才的个性化,就必须给予教师教学工作更公平、更立体的评价,这是该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初心,亦引起了改革的“连锁反应”。

审题:运用“综合法”打出改革组合拳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南石油大学就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4年,该校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便将本科教学改革列为改革十大提升计划中的“牛鼻子”工程,在确立的204项改革任务清单中,涉及本科教学改革的就有71项。

2015年,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带领教务处与各学院教学副院长连续商议十几个小时,围绕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使《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奖励办法》有了雏形。

经过几轮意见征集,该文件最终得以定稿,教师纷纷为这5504字的25条明文规定点赞,评价其为“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杠杆”。

根据规定,教师申报“教学为主”型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学综合测评须为“优秀”,且至少获“课堂教学质量奖”一次;获奖教师在申报教改项目、“教学名师”称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和荣誉性待遇……

此外,西南石油大学还运用“综合法”打出组合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立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对青年教师实施“过五关”计划,建立分阶段教师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上,注重全面考查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创新高级职称晋升教学先评、校院两级全方位立体式评价机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打破了职称评定唯论文论、唯项目论的传统,引领高级职称晋升导向……

“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催化,带来教学与科研的平分秋色。”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周东华表示,如果说由于职称、科研经费等更具“含金量”“附加值”的诱惑,教师往往在教学与科研的天平上倾斜,那么如今,学校则为本科教学添了重要的“改革砝码”,让教学与科研得以花开两枝。

因为教学能力突出,并以此作为核心竞争力顺利评聘为教授的该校机电院教师陶春达说,“科研在职称评审中不再一枝独秀,让专注教学的教师有了更多钻研教学的热忱和动力”。

解题:多向发力往改革深处行进

要解好本科教育改革这道“综合题”,就要回归解决两个基本矛盾:教师能力素养和教学专注度与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学生个性化、兴趣化发展之间不协调的矛盾。

由此,西南石油大学围绕新制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新一轮“质量工程”建设,从教师—学生、课程—学生两个维度入手,进行立体式系统化改革。

“以激励为核心理念,教师能在包括课程创新、实践项目等在内的所有教学领域获得支持与价值回报。”郭建春说,教师回归教学本源并非简单负责好课堂就够了,而是要转向学生学习经历、学习获得感。

启发式、讨论式、团队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新实践,让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成为现实。

然而,高校综合改革改到难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课程。那么,课程如何重构?如何实现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三层级的“化学反应”?

对此,西南石油大学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1+X”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打破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学科壁垒,实现课程交叉重构,让学生个性化修读;通过增设选修课研习模块,加大第二课堂学分,同时自主研发“淘宝式”选课系统和“学分制选课结算系统”,为学生兴趣化修读提供保障。

90多门公共选修课,每年200多场学术讲座,100多家学生社团……该校着力实施创新型、卓越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双学位、主辅修、弹性学制、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走过风雨兼程的60年,始终不变的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始终求变的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孙一平表示,如今学校正昂扬行进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迎着新的目标和期盼再启程。

《中国科学报》 (2018-09-11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