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31
选择字号:
教学是良心活,科研是用心活

 

编者按

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科研院所不可回避的话题。很多专家学者对此都发表过真知灼见,也难免存在一些激烈的争论,但却几乎没有人愿意毫无条件地将两者对立起来。因为我们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既离不开高水平、踏实的科研,也无法舍弃高质量、优质的教学。本期编辑部特意挑选五位科学网博主的文章,试图从不同维度、不同立场厘清科研与教学两者的关系。

■陶涛

只要有几年大学从教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不搞教学,不一定做不好科研;而不搞科研,也不一定做不好教学。

的确,有些老师善于教学,且风格独特,整个课程内容有血有肉,非常吸引学生,但却没有几篇像模像样的论文。而有些老师科研特别出色,但就是不喜欢带课,或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或是觉得讲课内容简单重复。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科研与教学都做得非常好。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这是世界一流名校的主流趋势,也是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必然选择。但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学却是良心活,科研则是用心活。教师不必强迫自己教学、科研都优秀,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教学是良心活,需要长期的磨合与训练。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就要涉及风格的问题,有的老师讲课风格简略冷静,犹如“荷塘月色”;有的老师讲课风格活泼生动,犹如“骄阳似火”。所以,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评判教师的教学风格,但教学会有一个及格线,全凭良心。但如果一位老师对上课内容不熟悉,照本宣科,读读课件,毫无互动,这基本可以判为不及格。所以,搞好教学应该在师生长期磨合中不断训练,不断提高。

科研是用心活,需要大量的投入与激情。搞教学不难,但是搞好教学不易。同样的道理,搞科研也不难,但搞好科研很难,需要大量的投入与激情,但并不是打两竿子就有枣,有时候,即使你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无功而返。因为科研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实验学科。科研不用心,结果也许就会很扎心。

鉴于此,我们应该用科研的思维去倒逼教学改革创新。随着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的不断涌现,教学改革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目前,大家的关注点多在教学方式的革新上,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怎么更新,怎么提高授课内容的前瞻性和趣味性,是照本宣科还是陈词滥调?这显然都不行。如果一个老师科研很出色,很多学生都会去选他的课,因为他们想听一些差异化的内容。

此外,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大学四年学习时间碎片化等问题,这就需要用科研的思维、用教学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探索。随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采用OBE的理念,采用工程认证的思路,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是必然。除了课堂教学,大学生还需要进行创新训练、参加学科竞赛、开展实习实训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还应该用教学的耐心去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大学校园流传这么一个段子:“青年老师搞科研,中年老师忙炒股,老年教师照宣科,学生上课看手机,学校领导看排名。”这或许有点偏激,不能代表大多数,但却有趣地反映了大家的关注点。现在高校的科研真的是今非昔比了,别说研究生发论文,就是本科生发论文都是家常便饭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成果本是好事,但是也要防止急功近利,突破教学规律的事情,不能流水线作业,还是要保持教学的耐心,兴趣驱动,逐步引导学生扎实科研基本功,不要竭泽而渔。学生在创新训练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但老师不要强迫学生人手一篇论文、人手一项专利。

因为教学是一个面的归纳总结,科研是一个点的自我突破。如果本科生的学习只是窄到了一个点,如何实现宽口径就业呢?所以指导本科生科研创新,还是要定期跟他们科普一下科学研究的背景以及科学问题的来龙去脉。

所以,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既可以很紧密,又可以很松散,相辅相成的背后到底是相得益彰还是相爱相杀?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中国科学报》 (2018-08-31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