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29
选择字号:
朝阳草业尚未入脑入心

与会代表参观草业公司。秦志伟摄

 

■本报记者 秦志伟

可喜的是,我国草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

主粮消费显著减少,肉蛋奶消费迅速增加,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但肉蛋奶从哪里来?离不开饲草料。然而,“草作为朝阳产业的思想还未入脑入心”。日前,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甘肃省定西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草业大会上说道。

作为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顾问组组长的许智宏院士也深有体会。他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草原退化严重,人工种草是其恢复利用的必然选择。“虽然人工种草是新生事物,但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出路之一。”

事实上,草与牧不分家。可喜的是,我国草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

粮食安全已演化为饲草不足

30多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减少了47%,而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了160%。伴随而来的是在粮食消费结构中,居民口粮占比逐年下降,而饲料用粮消耗逐年增多。

早在几年前,中科院植物所学术所长方精云院士就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本质上已演化为饲草料的不足”。

众所周知,粮食生产中籽粒仅占作物生物产量的一部分,一般不超过作物生物量的1/2。而大量的粮食用作饲料造成了作物生物量的巨大浪费,同时追求粮食产量导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现代草业,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动物饲草料严重不足的必由之路。

回顾草业的发展,不得不提钱学森。他于1984年最早提出草业一词,并对其作了进一步解释。此后,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任继周给草业下了定义:草业又称草地农业,以草地资源为基础,从事资源保护利用、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经营,获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性产业。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卢欣石将草产业发展划分为四个节点,分别是2000年沙尘暴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14年中南海座谈和目前的中美贸易争端。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60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3倍。然而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我国草原牧区的发展长期滞后。

从2011年开始,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于康震介绍,通过8年来的不懈努力,草原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草原科学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初步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牧民增收多赢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围绕人工种草、畜种改良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坚持走“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饲圈养、加快出栏”的发展路径。

据统计,2017年全国鲜草产量10.6亿吨,较2010年增加8.6%;268个牧区半牧区县人工种草466.1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3.1%,占全国的41%;牛肉、羊肉的产量分别增加13.5%、14.8%,为保障全国牛羊肉消费作出积极贡献。

草牧业发展必须跟上步伐

“草与牧不可分离,草业发展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秋实草业有限公司资政邓九强说道。

2014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研究草业和畜牧业发展问题,首次提出发展草牧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便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

记者了解到,当时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此前都是要求将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而这次将饲料作物改成饲草料,把牧草和饲料作物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于康震发现,这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在政策创设、宣传推广、科技支撑等方面发力,大力兴草兴牧。

比如,2015年农业农村部围绕“立草兴牧调结构”进行系统宣传,在全国37个县(市、区、旗、团场)启动草牧业试验试点。2017年,农业农村部又会同财政部和中科院联合印发了《呼伦贝尔草牧业科技示范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草牧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对加快推进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牧业结构调整作出重要指示,农业农村部专题调研后提出了构建以草牧业为主导的农牧业发展思路。

据透露,近期要以张家口坝上地区为重点,支持建设农牧交错带现代草牧业发展示范区。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草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坚持和遵循这一发展方向和目标”。于康震说。

他表示,畜牧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草牧业发展必须跟上步伐、补齐短板。但从现阶段情况看,不论是草业,还是肉牛肉羊产业,相比于猪和家禽,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仍有相当差距,必须适应新要求及时跟上。

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一部分同志对草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

“特别是对于草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的思想还未入脑入心。”于康震表示,甚至片面认为发展人工种草根本没有必要,对种草也需要“整好地、用良种、配机械、上技术”不理解、不支持。

即使是草牧业界,对草业的认识也不一样。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英俊在会上以苜蓿为例介绍,奶牛养殖专家认为苜蓿提供纤维,而他们牧草专家认为苜蓿提供更多的是蛋白质。

不可否认,我国草牧业发展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但在国家机构调整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我国草业的发展将迎来不一样的格局。

草牧业发展的“定西模式”

定西草牧业发展受到近千名与会者的关注,其成功的发展模式被称为“定西模式”。

被称为“贫瘠甲天下”的定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十年九旱,水资源紧缺。30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认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但在历史上,定西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交错地带,是重要的草牧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定西市人工种草开始起步。这些年,定西市初步形成了立草为业、草牧并举、草畜一体化的循环发展格局。

甘肃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介绍,目前定西涌现了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成功打造了一批草业知名品牌。全市草牧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2000元。

的确,定西在发展草牧业过程中上涌现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这一点得到于康震的肯定,“值得进一步总结提炼和推广”。

截至2017年,定西多年生牧草留床320万亩,紫花苜蓿270万亩,红豆草、猫尾草50万亩,燕麦等一年生牧草30万亩,年产鲜草600万吨,转变为“粮经饲草”四元结构。

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介绍,目前该市培育牧草加工企业18家,建成裹包青贮生产线13条,草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以上;开发产品包括裹包青贮及苜蓿草颗粒等,先后与庄园、伊利等大型牧业集团,以及马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定西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转型。

据统计,定西现有规模种草大户1万户,组建草牧专业合作社1788家,建成规模养殖场1000余家,注册家庭养殖场7217家,发展规模养殖10万户,草食畜饲养量400万头(只)。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是定西发展草牧业的一大亮点。2017年,定西草牧业增加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200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上来源于草牧业。

唐晓明表示,力争到2020年,定西市牧草良种面积达6万亩以上,牧草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年产鲜草1000万吨,商品牧草加工能力达200万吨,率先走出一条“种养结合、高效循环、优质安全”的产业之路。

新阶段,定西市提出建设甘肃定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这是促进草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和重要抓手”。李旺泽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8-29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