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24
选择字号:
“抽论文这口‘鸦片’很久了”

 

■徐耀

“抽论文这口‘鸦片’已经很久了,虽然知道抽烟带来的快感是神经被毒害时产生的假象,但我还是难以舍弃。”前不久,一位两鬓斑白、未老先衰的贾学者跟我漫无边际地聊天。

“你做点实实在在的研究,不好吗?”我小心翼翼地答着,生怕无意中贬低了贾学者的水平,要知道一般学者不怕没钱没地位,就怕人家说他学术水平不行。我的记忆里突然闪现了另一位梅教授,上过山下过乡插过队,不过家庭条件好,返城后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父母所在单位,也算是可以安享生活了。命运之神有时真的补偿过度,这位先生本来与教授这个貌似崇高的称号无缘,但机缘巧合居然得到了,后来他就三句话不离“大教授”三个字,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教授。想到这里,我不由得一笑,思绪戛然而止,目光回到身边的贾学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贾学者目光中掠过一丝睿智,“老弟,怪不得你在科研圈混得不舒服,你是没有参透啊!”

曹雪芹这句话真真是字字珠玑,三百年来读过那部书的人都可以满怀踌躇又若有所失地引用一下,作为吃数十年干饭后最为重要的思想收获。我猜测,在中国文学作品里,这是引用率最高的一句话。谁说贾学者没学问,这后半句还颇费思量。的确,老是扶植那些没用的人和事,时间久了,真有用的工作也就被人无视了。贾学者所言甚是。

“发论文是一般科研人员可以得到的最公道的生存之道,就像高考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国家要在方方面面与国际接轨,所谓接轨,就是得到国外期刊的接受,其中发论文就是科研界为科技接轨作的最大贡献。”说到这里,贾学者似乎有些激动,耸动的眉间含着满满的自豪和一丝不满。“现在口口声声科研评价要去论文化,那还不跟取消高考一个结果吗?他们已经靠论文得到了帽子、占据了权位,现在不要论文了,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嘛!”难得这个平时沉默寡言、只知道写论文的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居然语言之间有如此大的势能,只是不知道他嘴里的“他们”是谁?

我们之间的谈话时断时续,因为内容不重要,谁也没有想深究什么。一时的沉寂让音响里的琴声成功钻入我的耳道,《莲心悠悠》,对!就是这首曲子。莲花心里是莲蓬,莲蓬心里是莲子,莲子心里有一根细细的绿色的芽,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根先甜后苦的莲心。只不过,有的人自己甜了,让别人苦。

“听说中国的灌水论文有点多,科研管理部门是不是想把水分烤干要点干货呀?”我对贾学者的话深以为然,但又觉得有些不妥,国家这么做当然有其道理。

“没有水分,怎么和面?和不了面,怎么做面食?”贾学者义正词严,我无言以对。确实,水分是生命的源泉,食物的必需,怎么可以否认水分的价值呢?“干货”们也是靠着“水分”们的滋润和黏合才成形,比如面包、馒头等。

“可以吃米饭呀,为啥非要吃面食?”我不想被怼到墙角。

“没有水,大米可以变成米饭吗?”贾学者真的思维敏捷,我认为他做一个科技论文创作者有点屈才了。我说:“你要不创业去吧,可以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添砖加瓦,也可以让你摆脱论文‘水军’的嫌疑。”

“我的老弟呀,创业那可是九死一生,一分钱压倒英雄汉,资本面前无尊严!再说,发了这么多年论文,已经不会干别的了,也不想干别的了。”贾学者有些黯然,“论文就是鸦片,不发难受,发了也就一时半刻的兴奋,过后还是空虚。”

“可是,如果科学家都这样路径依赖下去,中国的创新创业计划岂不是要落空?”我不禁有些着急,那可是关乎财政收入的大事,没有了税收,教育、医保、国防都没钱了。

“其实很多人也有这个念头,但也仅仅是念头而已,因为盘算一下自己肚子里的货,还真没有可以拿出来赚钱的。”贾学者郑重地点了点头,“惭愧,论文里的结果都是一次性的,我自己都重复不出来,拿出去骗资本家的钱?弄不好,人家要了你的命!不过,这也不能怪我们,纵向的科研项目经费只能把研究做到半成品,基本上谈不上应用技术的阶段,别看网上经常有科研机构自我吹嘘这突破、那突破,其实仅仅停留在论文层面。”

“那你可以自己找社会资本把实验室成果往前推动吧?要不然束之高阁久了就废了。”我以为我的建议他可以听进去,结果是“和企业打交道太难了,人家要真东西呀,我们虚惯了,做事情蜻蜓点水,不扎实,再说,钱也少。还是乖乖地申请国家项目吧!”

“难道你不想技术转让或者创业去赚更多的钱吗?”

“不想,发论文多好,有研究生在做,我指导指导,再维护人脉,申请点课题。再者说,国家不能没有我们,否则谁来发论文呢?那些企业,根本无法与世界接轨,代表不了中国科技……”

贾学者带着满足感睡着了。这是一个仲夏夜,在两瓶“江小白”的抚慰下,我也很快进入了梦乡,梦里还有我的设备、我的镀膜液、我的水电费,唯独没有我的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中国科学报》 (2018-08-24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