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18
选择字号:
质量兴农之路怎样走

 

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上,发出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

■本报记者 张晴丹

过去,我们是8亿人“吃不饱”,现在是 14 亿人“吃不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日益升级,人们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已经从关注 “有没有”“够不够”到关注“好不好”“优不优”。

要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上,更是发出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

为什么当前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兴农之路应该如何走?推进质量兴农建设还应解决什么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必由之路,是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重点工作。

“推进质量兴农战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可谓应时之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总产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这是在我国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持续转移、高质量耕地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取得的,说明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不过,专家指出,新的发展阶段又有了新的要求,不能再以数量“论英雄”。“资源要素的约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考验,利用资源要素来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已不可持续,现在已经到了农业提质增效、追求质量的重要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走质量兴农之路,就不能再单纯地瞄准产量和聚焦增产,而是应着眼于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和增效益。也就是实现农业供需的有效对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安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具体来说,需要按标生产、绿色生产、高效生产、树立品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少生产低端产品,减少那些量多路窄经常“被”烂在地里的农产品,让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得上价、赚得了钱,还要符合餐桌需求,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此外,农业发展还应从基本食品供给功能延伸到农业的多种功能,食物供给以外的农业多功能应充分开发,特别是农耕文化在保护传承中还能发展和增加农民收益,农事体验、乡村旅游服务等符合大众口味。

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者增收主要靠提高单产增加产量。实践反复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在李国祥看来,走质量兴农之路,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变。

需要新型农业经营者

农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着“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困局。质量兴农之路也需要解决队伍建设问题。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急需一支专门服务‘三农’的队伍。首先,从生产层面而言,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何安华表示。

对此,钟钰也表示赞同,我国现在大多是小农户生产,后期管理千差万别,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队伍,有利于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而质量兴农离不开标准化。

近年来,政府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17年9月初,农民合作社数量有193 万多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

从服务层面来讲,需要融入各类农业科研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质量兴农的引领作用,要建设一支服务‘三农’的科研队伍。”钟钰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坚持整合资源、借力统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围绕激发农业科研人员的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科研环境。

亟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质量兴农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体制机制的不相适应。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过去,我们的政策目标大多是扶持增产,支持领域大多是生产环节,支持方式大多是给钱给物,这对于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农业发展形势变了,目标要求变了,政策也要随之调整。

李国祥认为,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科技体制要改变以往的增产导向型,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促进土地流转等。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专家表示,还必须要加快构建优质优价机制。只有彻底改造好坏不分、真假难辨、鱼目混珠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才能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和有利条件。

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何安华建议,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产业链都要保障质量安全。尤其是批发市场这一层级,更应该加大监管。

实际上,走质量兴农之路也是走创新兴农之路。李国祥表示,只有加大科技创新,为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科技支撑;强化制度性供给,探索健全质量兴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才能在质量兴农的道路上迈开实质性步伐。

目前,我国在质量兴农如何落地上已经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在山东寿光成立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山东是传统蔬菜大省,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地,这里将成为全国蔬菜产业技术信息的汇集地、发散地,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制高点。

《中国科学报》 (2018-07-18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