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12
选择字号:
打造“绿色”“千年”“安全”城市
雄安城市建设和地震安全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7月5日,雄安城市建设和地震安全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北京峰筑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

研讨会围绕城市建设和安全、地震安全、韧性城市、长寿雄安等主题,结合我国近年来科学和技术创新,重点研讨了适用于雄安建设的科技前沿创新成果,针对绿色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要求,雄安新区将提高城市抗震防灾标准,构建现代化的地震安全体系,打造地震韧性安全城市,同时实现“千年雄安”“绿色雄安”“安全雄安”的目标,对现有科学技术也是一个挑战,许多传统理论和技术难以满足《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要求。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抗震专家周福霖详细介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防震的新要求,以及当前防震科技最前沿的技术。他指出,目前我国的防灾水平还可以提高,这就需要提高设防标准,采用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未来,我们要让地震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让建筑“中震不坏、巨震不倒,并且能保护室内设施,让建筑功能不中断”。

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对于防震减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当前防震工作的要求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地震波传到上万公里外的地方,可能只有最灵敏的地震台才能记录到微小的震动,然而在生产供应链上,地震灾害的传播比过去地震波的传播影响还要大。地震会对我们社会系统产生干扰,使社会活动中断,现在我们对地震影响的考量已经远远不是过去的要求。”(贡晓丽)

《中国科学报》 (2018-07-12 第8版 双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