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12
选择字号:
以人文视角面对人工智能
热情握手 谨慎拥抱

 

■本报记者 李惠钰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一方面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安全、隐私、偏见、垄断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然而,这些可能撼动社会基础的根本性问题,还远没有得到社会各界应有的重视。

为了解并预防风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微软公司共同撰写了《未来基石—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和角色》的报告,并于7月9日正式在京发布。

该报告汇聚了两家机构在人工智能社会角色和伦理方面的思考和洞察,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

在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科技发展会不会对人类生存产生威胁,取决于能不能有适应性的治理方式来应对。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我们应该热情地握手、谨慎地拥抱。

拥抱的同时正视挑战

今天的网络购物、交通物流、语音助手、社交媒体,处处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针对人工智能的兴起目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热情拥抱论”,另一种是“人工智能威胁论”。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前沿的科技和高端的产业,未来也可以广泛用于解决人类社会的一些长期性的挑战,包括攻克疑难的疾病、提供低成本的医疗服务、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使社会发展更加公平而可持续。

在微软,就有一个“Al for Earth”的项目,它将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节约水源、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事业结合起来,发展环境科学。微软公司总裁施博德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人类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如精准医疗、精准农业等。

薛澜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发展中国家、贫困山区和很多乡村的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福利,尤其是在医疗方面。

而在人类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挑战无法被重视。报告认为,这些挑战有些是技术性的,包括错误目的的开发、技术上的不透明和不可控、过度追求利润目标而不考虑技术上的平衡以及终端的误用和滥用。

更严峻的挑战可能是社会层面的,包括对人自身认知的困境、社会互动协作方式的改变、数据和隐私的侵犯、不对称信息权力的滥用、数据和技术导致的垄断、偏见强化和族群对立、弱势人群的边缘化和贫困化以及人工智能武器和恐怖活动等。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些挑战并不遥远,有些甚至已经真实发生。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有的伦理规范,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直关注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把握机遇的前提是要了解并预防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在伦理学和社会治理方面下工夫。要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强对技术的约束和引导,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要使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于人类福祉,我们应该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挑战,并且超越纯技术和经济的视角,更多从社会和人文视角去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俞建拖补充道。

设计可信赖的人工智能

面对新一轮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冲击,专家认为,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技术而在于设计、开发和使用技术的人。建立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政策和法律是全社会和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政府、学界、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合作也成为必然趋势。

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产业界、研究人员、民间组织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就人工智能开展广泛对话和持续合作,加快制定针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的伦理规范和公共政策准则。报告还建议,在社会层面,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各自领域进行相关探索和研究;在政策层面,在鼓励引导社会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同时,需要重视政策和法律监管,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多层次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机制。

当人们还在感受人工智能对人类传统思维巨大冲击时,微软已提出了开发人工智能的六项基本原则——公平、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密、包容、透明、负责。施博德表示,这六项基本准则是为了确保人工智能能够以一种合乎伦理的方式得以使用。

微软认为,要设计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必须采取体现道德原则的解决方案,在赋予计算机更大力量的同时,也需要用社会伦理来引导它。

薛澜也表示,未来人工智能需要一套信息治理机制,在使用信息和保护隐私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而这其中公司的责任非常关键。“像微软提出的六项原则,可以适用到更多公司,跨界的治理机制需要尽快推进。”

施博德表示,微软还希望促进人工智能全民化,让每一人、每一组织都能从人工智能中获益。具体而言,就是把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独立的微软认知服务API提供给开发者,比如语音、自然语言翻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通过许可安排使用他们想要的API,然后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或者服务,真正地让人工智能落地到每一个行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大融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在创新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安全合作三方面对现行国际秩序产生深刻影响,需要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予以关切和回应。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可能真正构建起一套全球性、共建共享、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治理新秩序。”薛澜最后建议道。

《中国科学报》 (2018-07-12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