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15
选择字号:
本科毕业论文最易出突破性成果

 

■李斌

网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吐槽很多,老师们说学生不认真做、不认真写、干脆不要写,学生说不会写、没必要写、没时间写。两派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有从本科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层面上进行思考与讨论。

大学本科的四年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接受的填鸭式教育,使得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到大学里能够打好通识基础,学得一些专业知识。

而且,多数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于某问题的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能力,在大学阶段得到训练。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也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升级,从高考作文提升到流畅的高级口语表达和书面语写作。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集大成之作几乎非毕业论文不能胜任。除少数学生受到的高精尖培养,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较为系统的课程学习,在大四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将个人能力与多年所学凝结为一篇精彩的文章。

论文可长可短,形式也未必是科技论文模样,但就像是艺术系的毕业汇演或个人演出,毕业论文就是普通学生四年的华章。四年里学得怎么样,有没有提高水平,会不会查资料、逻辑顺不顺、语言表达通不通、最后的口头报告动不动人,都能在论文中见真章。

之所以造成师生皆苦的现状,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引导,把毕业论文当作过关拿证模式,而没有当作培养与历练水平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时间安排不妥,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四开学之后才启动选题与联系导师,而此时公务员、秋招、实习、考研、出国考试等等纷至沓来,学生们最多留出一两个月来做论文。在慌乱与压力中,选不好题,更无暇研究与写作,往往草草了事,过关庆祝。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节点在于论文指导教师——不能等到大四才跟学生聊选题。凡事要提前,在大一入学教育时,就要告诉学生大学四年的基本时间进度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哪些事情要提前,各门功课之间是什么关系。

当然,由于教学分工,很多老师见不到大一的学生,但仍然可以在自己教授的课上向学生补充这些知识,前面学过什么,我这门课是什么阶段,为后面的学习作什么准备。上课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讨论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毕业论文也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选题与设想,将适合本科生的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如果每个学期能有一些所得,就可以作为后续毕业设计的基础。

就笔者来说,每门课都力争做到讲清楚来龙去脉,学了有什么用,能解决哪些问题,也会给学生不少小题目去思考。

现在总有一种观点,本科读读书,硕士打基础,博士出成果。在这种意识下,只能是对青年人积极性的打压,所谓的磨炼,往往是对新思想的敌视。本科生没有多少先入之见,学习与分析能力强,往往能够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与想法,一压十年的做法,只能把人压垮,浪费青春。相比之下,国外教育从小学就强调问题意识,推陈出新,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事实上,本科毕业论文,才是最容易出突破性成果的毕业论文。因为学校一般对本科毕业论文没有硕士、博士毕业论文那么高的要求,篇幅也短小,留给本科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没有篇幅要求,没有那么多硬性规定,导师在本科论文上可以和学生一起,可以大胆实验各种新奇的想法,容易对小问题形成突破与发现。

至于时间安排,只要在暑假前联系学生,早点定下题目,利用大三的暑假提前一些做点研究工作就好。大学生在暑假做一些有意思的研究,也是一种调和剂。

在说清楚严格学术原则的前提下,老师越信任学生,学生的成果也越丰富,甚至有可能“惊艳”到老师。笔者发现,学生们一旦对某个题目感兴趣之后,都很愿意投入其中,不管是否考研,都乐意体验研究的乐趣。

不得不说,看到一些做得漂亮的本科毕业论文,老师也很开心,学生也会觉得收获很大。而一些本科生能在顶级期刊发文章,也是与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分不开的。

(http://blog.sciencenet.cn/u/gothere)

《中国科学报》 (2018-06-15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