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14
选择字号:
纳米先导专项:不考核论文 考核生产力

 

■本报记者 丁佳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科技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充满了期待。但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难题,仍长期困扰着全国的科研工作者。

即将于今年6月结题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用了5年时间,试图给科学共同体带去一些新的启示。

科研优势能否变成生产力?

纳米科技作为上世纪末开始兴起的新兴学科,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将纳米科技作为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

“可以说,在纳米科技领域,我国是与国际同步布局的。”6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科院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说。

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高强度的投入,纳米科技在我国的发展不断加速。一项数据表明,1997年,与纳米相关的SCI论文中,只有6%涉及我国作者;但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在这个时候,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开始思考,如何将中国在纳米科技研究中的优势和积累,转化为纳米科技成果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的驱动力。

在这样的重大需求牵引和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中科院组织全院相关研究所反复研讨、深入凝练,形成了“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3年4月25日通过院长办公会审议,正式启动实施。

“中国制造”的逆袭

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说,纳米先导专项“不考核科技论文的发表情况,始终专注于纳米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沿着这一思路,纳米先导专项所关注的问题,基本聚焦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中科院20余个研究单位的科研团队,专注于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是专项中“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的项目负责人。在他看来,先进电池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世界各大汽车企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动力电池。

先导专项开发了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均达到300W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正在进行电池组集成优化,为装车演示做准备。

目前,锂电池关键材料均已进入中试阶段,已与30多家电池与电动汽车等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并初步实现供货,形成了产业影响。专项还形成多家有实力的初创企业,并与国内多家领先企业合作,牵头构建了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链,为我国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纳米专项的实施,让我们实现了从原创想法,到基础开发,到工程放大、规模制造,再到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李泓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如纳米绿色印刷项目,形成了包括“绿色版材、绿色制版、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破解传统印刷技术的污染难题,产品“逆袭”出口到发达国家,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变轨超越。

“纳米扶贫”未来可期

生活在内蒙古边境地区的牧民,从没想过自己还能用上最先进的纳米技术。

这些牧民居住分散,饮用的主要是地下水,很多地方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着氟、砷、微量有机物、细菌等污染物超标的问题,地方病频发,有些牧民的关节发生畸变,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发病的牧民有的不到50岁就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曾去过现场的纳米先导专项监理组成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方世璧坦言,不光专家们感到心情沉重,当地政府也十分焦急,但长期以来,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

直到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的介入,情况才得到了改变。

“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无机物、有机物的去除方面具有优势。”王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专项针对牧民的分散居住环境及饮用水污染状况,研发了分散式的饮用水净化系统,净化后水质全部达到国家城市饮用水标准。

“这种纳米净水系统的使用成本也非常低,只需要一年换1~2次核心滤芯,就能长效、经济地保障牧民的饮水安全。”王琛说。

在先导专项的经费支持下,截至2017年底,已有1200户牧民受益于纳米净水技术,免费喝上了干净安全的水。

疾病新“捕手”

除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外,医药健康领域也“盯”上了这项新兴科学技术。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技术在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应用开发潜力巨大。

例如,专项研发的纳米微流控免疫芯片体外诊断技术可用于对多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目前有多款产品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其中炎症纳米微流控免疫检测芯片,能够快速区分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判断感染所处的阶段。“这项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沈海滢说。

“肿瘤捕手”技术则基于高亲合力磁颗粒—多肽纳米材料,实现了对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富集和检测,产品性能显著高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

在药物研发方面,专项完成了多项纳米药物制剂的初期研发工作,部分样品已进入临床审批环节。其中1个纳米新药环胞素眼用乳剂现已完成临床试验处于新药证书审批环节,多个针对肿瘤类重大恶性疾病的纳米制剂获得临床批件。

专项实施5年来,其创新成果大中型企业投入超过50亿元,新上市企业2家。在齐涛看来,纳米先导专项“体现了纳米变革性技术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推力,实现了专项的初衷和总目标”。

《中国科学报》 (2018-06-1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