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运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27
选择字号:
要不要放弃做图书编辑去卖保险

 

■范运年

曾经写过一篇吐槽文章《干一行,恨一行》,估计这是大多数人的从业状态。

不过,据我观察,有两种职业很少有人吐槽,每天都是能量满满。

一种是微商,朋友圈里做微商的朋友都非常努力,每天都上新货,给每个商品都配上让人心动的文字。对于一个爱写字的人而言,我非常知道,其实写出贴切的文字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要写出合适的文字。

一种就是保险销售。朋友圈里做保险业务朋友的头像大多是自己的工作正装照,每天发的朋友圈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生活充实、精神饱满的内容。

我从不拒绝微商,因为哪行哪业都有不靠谱的人,也有靠谱的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也非常认可科学合理地购买一些商业保险,这是给我们生活更为全面的保障。但因为我国保险行业的畸形发展,以及一些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造成了大众对保险存在很大的误解。

不过,做编辑久了,突然觉得做图书编辑也许不如卖保险好。

不信,比较一下图书出版合同和保险销售合同。保险一旦卖出,投保人若是想反悔,要承担的损失可是非常大的。过了退保犹豫期,投保人想退保,能退回来的钱非常少,这也是保险业被诟病的最重要的一点,但是这一点保障了保险业的盈利和保险从业人员的收入。而图书出版合同签订后,合同对于作者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很多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后,久久拖着不交稿,最后有一些甚至都不了了之。

由于成本飙升,还有内容质量控制的压力,最近总编部要求编辑们清理手中久拖不交稿的选题。我只好一一联系作者,询问是否还有交稿的计划?稿件进度到底如何?大部分作者很配合,表示尽快交稿,也有一些作者如泥牛入海,黄鹤一去,怎么也联系不上,只好将他的选题撤选。

对于编辑而言,撤一个选题需要弥补一个选题,之前的工作等于白做,并且要把这个白做的工作弥补上来,所以编辑们都特别害怕撤稿。

我有一个编辑朋友,是另一家大型出版社的,去年就转行去卖保险了。每天看她朋友圈的状态,正能量满满,生活特别有奔头,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身边每个人,也关心陌生人的幸福。

她在我的朋友圈看到我发的状态,非常同情我,然后给我发私信,劝我转行卖保险。

并且,朋友说,其实现在高学历的保险销售员非常多,而且将来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是外人还不了解而已。

后来我想一想,我在家全职带孩子那几年,也没想过我会做学术专著编辑,专门和科学家们打交道。我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疯跑的时候,绝对想不到我要去找国家最顶级的科学家们,请他们在我这里出版一本书。

相比专门去找学者专家教授写书,卖保险岂不是更容易吗?

保险人人都需要,我不需要去找特定的人群,只需要去找能够承担得起的人就好了。并且,卖保险大部分都不是一锤子买卖,一份保险需要缴纳很多年。

相对来说,出一本书基本是一锤子买卖,一个作者基本很难每年出书,三五年能出一本就不错了,并且不能保证都在一个编辑那里出,保费每年都要缴纳,并且都是同一个业务员,卖保险的收益细水长流多了。

想到这些,晚上和孩子爸一起回家的时候,开玩笑说,要不我也转行去卖保险吧?孩子爸第一反应竟然是,你卖不了保险!我不服气,我怎么就卖不了呢?他说,你不会忽悠,你得把人说糊涂了,人家才能买保险!

看来 ,要消除民众对保险的误解,路还有很长啊!卖保险如果做不到把保费、保障和受益明明白白跟客户说清楚,让客户明明白白购买,那就不能让客户相信这是一种保障。

有意看来,做编辑还是简单多了。找教授们写书,可能不需要编辑说太多的话,因为教授专家们其实比编辑还懂出书的利弊,出与不出,写与不写,他们完全有自己的考量和规划。

其实,这世界上,哪有容易做的事情呢?只不过,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了解别人正在承受的压力而已。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中国科学报》 (2018-04-27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