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四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20
选择字号:
培养研究生的“放养”心得

 

■秦四清

去年,学校研究生开题及中期考核时,共有48位研究生获得“优秀”,其中有我的两位学生上榜。

有位同事问:“看你平常基本上不怎么管学生,为何你的不少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强啊?你是如何培养他们的?”

我的心得是,每个老师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式,千篇一律不好。作为老师,或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给研究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学术舞台,打造一个融洽的科研生活氛围,让学生不仅从老师这里学到知识且能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还得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后才能独闯江湖。

准确地说,我对研究生培养采用的是“放养”方式,没有什么严格的管理,也没有什么周会、考勤等,只要做事不离谱,随你自由发挥。

首先,论文选题。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用力学、非线性科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预测问题。

刚来的学生们经常问我:“老师,我以后搞什么方向的研究好呢?”我通常这样回答:“这事儿得问你,别问我,只要你对某个方向感兴趣,有想法,搞什么都可以。”

在科研工作中,导师应以因人而宜、量体裁衣的方式,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鼓励他们的另类思维,能翻多高的跟斗就给他们铺多厚的垫子,能激起多大的浪花就给他们修筑多深的池子,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岂不更好?例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就让他做理论研究;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建议他做试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到了研究生阶段,知识面过窄,缺乏质疑能力,听学术报告提不出尖锐的问题,甚至没有问题可提已成为当下研究生的通病。

我鼓励学生们有选择性地听一些本专业和非本专业的学术报告,但听报告不要仅带着耳朵去,要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最好是提一个发人深省,且能让报告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研究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要带着问题看文献,而不是从文献中找答案。不要迷信权威,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遇到难题时,自己先想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找拐杖,实在没办法,和同门师兄师姐们讨论下,再搞不清楚和就我讨论。研究生们对问题有了独立的思考,哪怕想出来的方法不对,只要经过点拨,就会给他们留下印象深刻。

第三,论文发表。我鼓励研究生们发表论文,尤其是SCI论文,但必须有真货,不要灌水,不要为发表论文而发表。

我多次和学生们说,如写的是地质灾害研究方面的论文,且主要是我的想法,主笔者先写出来,大家一块讨论修改,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谁主笔谁当第一作者,我当通讯作者;若写其他方面的论文,发表论文尽量不要挂我的名字,也不能不经我的同意挂我的名字,即使有我的想法和贡献。

第四,科研生活。以我所规定的最高标准给研究生们奖、助学金,导师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静心科研。

只要有时间,我几乎每周请他们吃一次饭,有些问题在饭桌上更方便讨论解决,而且不一定聊学术,也可聊点社会八卦等。

另外,在人际关系方面,也要和涉世不深的学生们讲明白,良好的师生关系、师兄妹之间的关系是人世间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大家要好好珍惜,有事放到桌面上谈,还有何种矛盾不能化解?

这样一来,团队小环境融洽,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其乐融融,很难不出点像样的成果。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中国科学报》 (2018-04-20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