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仝泽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13
选择字号:
起跑线没那么重要

 

■仝泽民

清明假期,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在国内上映,引起不小的反响。《起跑线》讲述了一对印度新晋富豪为了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奔波却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

吴军在《大学之路》一书中有一段关于教育很有趣的比喻:看过马拉松比赛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很拥挤的,当1/4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拉开了,在起跑时占得的那一点便宜到这时早就荡然无存了。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牛蛙之殇》,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了孩子能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在孩子刚3岁时,便开始“牛蛙模式”的教育。从此,孩子被剥夺了童年所有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马不停蹄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为了赢得这场“牛蛙战争”,家长用高剂量、高添加的“饲料”催着孩子长大。结果,孩子不堪重负患上了抽动症,未能进名校。不得已,全家决定用移民来改变孩子的求学命运。

很多中国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在起跑线就尽可能地抢位子。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当大部分人不再坚持学习了,只要那时候你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就能够赶上并超过很多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所有的选手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不见得站在最前面的就一定能赢得比赛。培养坚持跑步的兴趣和持久提升的耐力,才是人生制胜的关键。

成绩好不一定等于人生赢家

前几日,陪同一位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同学再次办理了休学手续,这是这位大二学生的第二次休学,看得出父母和她的脸上都写满了忧伤,我的内心也焦灼万分。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很希望把大学的课程顺利修完,可是病情的反复,已经让她难以为继,家人十分担心她的状况,不得已选择回家治疗。据了解,这类心理疾病很有可能面临终生服药的局面且复发率极高,我不免为这个孩子的未来担心。

在大学当老师,看了太多的学生“虚度光阴”“通宵达旦游戏人生”,很多大学生对未来、对自己、对学业、对人生、对周遭充满着迷茫与困惑,缺乏独立思考,自理能力不足,独立生活技巧缺乏,社交礼仪缺乏,为人处世失当,他们曾经获得的起跑线优势早已在大学四年里“挥霍殆尽”。

而有些同学,虽然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却能够抓住四年时光,默默付出,实现反超,成为一个个卓越的个体,或许在大学之前他们并不出众,读完大学之后,他们足以出类拔萃。大学这四年对人的改变有两个方向,有些人向上,有些人向下。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一个人为什么读大学,他期望在大学里获得什么,和他在进大学前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中阶段的教育并没有让很多问题仅在一次高考中显现出来,到了大学反而日益凸显。家长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持有那些态度,进入大学阶段这些问题便会集中爆发出来。大学对于一个人外在的塑造作用正在减弱,或者说对个人的影响和改变的作用有减弱的趋势。

因为在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缘故,四年间我有幸完整地观察并跟踪调研了140名本科生,通过调查发现,这140名大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能力、处事能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选择都与其所处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宏观分析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的家庭决定着这个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庭教育良好的学生往往在校园内也会有出众的表现,待人接物更加自信;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观念的制约,往往在职业选择上更趋于保守,思维习惯也较为局限;有心理问题、学业问题的学生多与一些“问题家庭”“不良成长环境”有关系,父母对于大学教育理解的偏差也会间接干扰其子女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

近几年在大学生的整体状况中,还有一个日趋明显的现象:大学生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贫困大学生的整体学业刻苦程度也正在逐年下降,很多人在大学不是在“读书”,而是为了“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是反映着社会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却反映出贫困家庭中孩子考取大学的比例在下降,“读书无用论”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些贫困大学生的价值定位。

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模样,而是帮助孩子把优点发挥到极致。父母要想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与其疲于奔命地择校,不如好好修炼自己。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很多人认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获得先机与优势。但却忽视了教育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对知识的渴望远比硬生生地获取知识要重要得多。

如果成功有捷径,那么按部就班一定是其中的重要一条。

站在一个大学老师的视角来看待“按部就班”的教育,我想那就是“德育比智育更重要”,良好的品格比勤奋努力要重要。如果教育培养出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我倒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哪怕慢一些,哪怕经受一些挫折,哪怕并没有事事如意。

孩子的成长,很像养育幼苗,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一定抢得先机,也能步步为营。人生如阶梯,一步一步往上走,才最稳健。

(http://blog.sciencenet.cn/u/TZM19880124)

《中国科学报》 (2018-04-13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