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德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9
选择字号:
北京西山:中国地质学的发源地

 

芹峪运动的提出者乔秀夫先生(左二)


 

《北京西山地质志》扉页


 

▲埋在马兰黄土中的东胡林人遗骸(距今1万年)


 

▲距今15亿年的古地震遗迹——液化脉(门头沟庄户洼村附近)

■苏德辰

北京境内的西部山区统称北京西山,属太行山的余脉。

北京西山的北界为居庸关的关沟,这是一条略向西偏、近南北向的通道,南端始于北京昌平区南口,向北经过居庸关到八达岭关,是北京通往河北和内蒙古草原的重要通道。在古代,横穿太行山的重要通道有八条,称为太行八陉,关沟是太行山最北端的通道,被称为军都陉。军都陉同时也是燕山与太行山脉的分界线,东侧为燕山山脉,西侧为太行山脉。北京西山的南界是房山区与河北省涞水县的边界。因此,北京西山包括了门头沟全境和房山、石景山、海淀、昌平等区的部分山地。

北京西山拥有异常丰富的地质现象,是中国地质学的发源地。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外国地质学家就开始了对北京西山的地质考察。1863年美国地质学家庞派来对北京西山的煤矿进行了调查,德国科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考察了京西玉泉山和昌平的南口,1871年又考察了从北京至门头沟斋堂、怀来矾山堡的沿途地质。1910年至1912年,在北大任教的德国教授索尔格博士在教学之余对北京西山进行了考察,并草绘了1:20万西山地质图一份。

1916年8月,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以及瑞典人安特生的指导下,13名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质专业学生对北京西山进行了较系统的地质调查,绘制了第一批1:5万北京西山地质图(出版时缩小为1:10万),编写了第一本主要由中国地质工作者完成的中英文版《北京西山地质志》,并于1920年正式出版。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部书和附图一直是多所大学地学专业教学的范本”。

这项主要由中国人完成的地质调查成果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正式开始。此后,北京西山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最多关注和考察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培养地质人才和开展地质研究的基地,中国许多地质学家都曾经在北京西山留下足迹。这里被称为中国地质学的摇篮。

北京西山还拥有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和建筑材料,是元代以来京城最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

北京西山的地质遗迹众多,遍布西山全境,许多经典的地质遗迹已被写入教科书或著名的地学文献中,对于地学研究、地质科普和地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以房山区为例,有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房山的石花洞、银狐洞,被蜿蜒的拒马河侵蚀成的十渡景区,上方山的岩溶漏斗和九洞十二峰,以及圣莲山的奇峰峻石等等。这些地质遗迹与河北的白石山、野三坡等组合在一起,在2006年共同构成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再介绍一下门头沟的地理和地质概况。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的正西方向,全区山区面积接近99%,西端有海拔2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最高峰,也是北京西部与河北省的分界点。南侧有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山。

北京市内最大的水系永定河是门头沟区内最主要的过境河流,其境内共有大小支流300余条。门头沟拥有众多规模不等的佛教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有戒台寺和潭柘寺,妙峰山则是北京西山最重要的宗教和民俗活动场所。

门头沟境内的地质遗迹众多,华北地区代表性的地层绝大部分在门头沟境内都有出露。现今流行的许多地质名词是在门头沟境内首先研究并根据门头沟的地名命名的,例如,青白口(地层)、下马岭(页岩)、马兰(黄土)、窑坡组(含煤地层)、龙门组砾岩、髫髻山(火山岩)、芹峪(运动)等等。此外,位于丁家滩—下苇甸之间寒武系剖面中的风暴砾屑灰岩、生物丘等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经典。门头沟还是近年来燕山运动、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的热点研究区域。

2011年,笔者在门头沟的庄户洼村附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15亿年前古地震遗迹,2016年斋堂镇东胡林村第一书记杨艳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第七具新石器时期东胡林人遗骸。

应该说,近百年来,几代中国地质学家在门头沟境内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门头沟地质资源之丰富程度和经典性都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尴尬的是,门头沟区至今连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都没有,而房山区早在10多年前就有世界地质公园,这需要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三思。

(http://blog.sciencenet.cn/u/dkysdc)

《中国科学报》 (2018-02-09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