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之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28
选择字号:
无风三尺浪

 

■林之光

【我国沿海地区渔民过去常常根据台风长浪的来向、波长等来预测台风的来到。】

我国有句成语叫“立竿见影”。《参同契· 卷下》中说,“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立竿马上可以见影,向山谷呼喊立刻可以听到回响,都是马上见效的意思。

实际上,以我国之大,立竿却并非都是可以见影的。例如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天顶时,就是“立竿不见影”的。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还有两次“立竿不见影”的机会。

我国有另一条成语,叫作“无风不起浪”,因为起浪需要能量。可是我国还有一句话,“无风三尺浪”,但它们都可以是事实。因此我把它们凑成一副对联,上联叫“立竿不见影”,下联是“无风三尺浪”,横批:“皆有其事”。

一个小池子里的水,无风是不会起浪的。大一点,一个小湖里,湖水也是不会无故起浪的。只有当风吹过水面,气流把它的能量传递到水面上,推动水面前进,水面才起了波浪。那么,为什么又无风也能起浪呢?

如果湖的面积大,在湖的一个区域发生了雷阵雨。雷雨大风形成的风浪,会像我们把一个小石子丢进湖里,形成的一圈圈波浪一样,逐渐传向四面八方。这样,对于大湖的其他区域来说,岂不就是无风起了浪?

在自然界里,由于风引起的浪传得最远的天气系统可能要算台风了。因为台风大风常常可以超过12级,大风区面积又大。因此这种大风引起的波浪在海洋里常常可以转播几百上千公里,甚至更远。当然,它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与空气和海面(浅海区还有海底)间的摩擦,能量的消耗会使波高越来越低,两道浪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甚至一二百米(因此称为长浪),波顶也会从尖形变为浑圆形。我国沿海地区渔民过去常常根据台风长浪的来向、波长等来预测台风的来到。这就是天气谚语所说的“无风起长浪,不久台风狂”。

但是,这种长浪浪高一般比较低。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出现“无风三尺浪”呢?

第一种是在台风眼里。台风中风力最大、浪最高的部位在台风的中心区。但是台风中心区的中心(称为台风眼区,直径一般一二十公里,最多几十公里),因为气流下降,却又是个晴朗、小风甚至无风的区域。台风是移动的,因此,当台风眼区移到你身边(海上)的时候,狂风暴雨虽然暂时停止了,甚至云开日出,但是四周大风区的大浪仍会继续传来。甚至“无风六尺浪”都是可能的。例如,在12级台风中心平均波高就已达24米(海洋学中称为“怒涛”),即72尺高了。在国际“蒲福风级表”中相应海面状态是“白浪滔天,能见度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种“无风三尺浪”可以发生在海龙卷附近。因为龙卷是微型“台风”,但是形虽微而力却更大。因为龙卷中心气压可以低到200~300百帕,而台风一般仅900百帕左右,因此龙卷中心风力可以达到100到200米/秒,也比台风50至60米/秒,最多90米/秒大得多。因此龙卷大风区也可能有“无风三尺浪”的情况,只是范围很小,持续时间很短而已。

再一种“无风三尺浪”更加可怕。它的能量不是由天上的风引起,而是由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引起,称为“海啸”。虽然它们可以远在千里之外发生,但移动迅速,猝不及防,灾害更大。例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波及14国,仅印尼就死亡23.9万人,失踪12.78万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发生在一定空间里。其实也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我国还有一个成语,叫作“夏虫语冰”,来自《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对井底之蛙是不可以与之说什么海的,因为它从未见过;对夏天才出现的虫,是不可以与之讨论冰的,因为夏虫不知什么叫冰。喻人受时间条件限制,缺乏实践,不可能了解他所未见的东西,因而不能接受新事物。

总之,世界上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存在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中。

《中国科学报》 (2018-12-28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