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千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7
选择字号:
在仙游山读山

 

■郑千里

【中国山区地形上是隆起区,经济则属于低谷区,且基本上是海拔越高经济的谷底就越深。】

我从小在福建省仙游县的城关镇长大,城关是平原,我在十六岁离开仙游县之前,不仅没到过仙游的山区,且对中国山区一丁点的肤浅了解,也局限于当时所能读到的一些书。

2010年夏天,时任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所长邓伟提供后援,我撰写有关中国山区问题的系列长篇通讯,访问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石山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让我走进中国东西部的许多山区、了解中国山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若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的地势降到了500米至1000米以下,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得益于不断行走新闻生涯,这三个阶梯的崇山峻岭,我都曾在飞机上俯瞰领略过。

我也曾攀登过数不清的大山和名山,但家乡的大山我从来未曾涉足,确实是平生莫大的遗憾。

此前我只知道,仙游县的山属于戴云山山脉。

“仙游山”传说是神仙的游历处,故此得名。公元699年仙游置县时原名清源县,43年之后因郡县同名,才更名为仙游县。

由老家的友人开路,我终于攀上仙游山的山峰。我不仅迷恋于山的风景,更仰慕于山的高度、仰慕于山的威仪。

福建省作协原党组书记陈章武曾出版有散文集《一个人和九十九座山》,收录他对众多名山游历和感悟的名篇。他说:“对我们人类来说,山绝不仅仅只是可供审美的风景。每一座山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部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

陈章武评说:“与某一座山的某一次邂逅,仅仅只是瞻仰了它的封面,浏览了它的目录,信手翻阅到它某一卷、某一页中的某几行文字而已,怎么可能对全书博大精深的内容有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呢!”

唐代大文豪苏东坡游历中华名山,曾由衷地感怀:“看山一日,读山数载。”

我不辞劳苦攀援仙游山,也是来“读山”的。

我知道“读山”需要耐心。

因为千山万峰太过厚重,要读懂山的巍峨和山的奇奥,读懂山的沧桑和山的庄严,我们一生皓首苦读也难穷尽。

我知道“读山”需要睿智。巍峨而又沉稳朴实的山,只是伫立在那里默默无语,要读出山的怪石嶙峋中,一粒粒松子从鸟喙里掉落缝隙,从中破解出松树赢得阳光雨露的奥秘。

我知道“读山”需要积以时日。要读出洪荒时代层层岩石的积淀,茫茫沧海如何变成为桑田,不可能凭感情的冲动就可一蹴而就。

我知道“读山”需要唯物史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登高一呼,正义如何化身为擎天一柱,借助于山谷中吹拂的阵阵清风,或许可以在不断的擦拭中清晰破解。

陈国阶是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在《对中国山区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他早年就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过:中国山区地形上是隆起区,经济则属于低谷区,且基本上是海拔越高经济的谷底就越深。

“读山”委实不太容易。

中国是一个山地大国。“读山”我们应该读出:以珠穆朗玛峰为标志的世界第三极屹立在青藏高原上,由此也可以说,世界山地在中国。无论是山的高度,还是山的广度和复杂度,在地球系统中都可谓是首屈一指。

中国是一个山区大国。“读山”我们应该读出: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精准的扶贫攻坚,山区就是最大的难点区。山区长期作为资源输出区域,奉献于国家的发展。未来的资源支撑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山区战略地位的历史性和长期性。

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读山”我们应该读出:山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停留在低水平层次,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区,但却是拉动内需最具活力的空间,经济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中国更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读山”我们似乎也应该读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我国广大山区肩负着战略资源贮备、生态安全屏障、国防安全保障、民族和谐发展等重大战略责任。

中国的山和山区是这样,仙游县的山和山区又是怎样呢?

我到仙游和仙游山,就是祈盼老有所成,孜孜不倦地“读山”。

《中国科学报》 (2018-12-07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