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序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7
选择字号:
把它们的“社会规则”讲给更多人

 

■赵序茅

作为中科院的一名动物研究人员,每年我都有四五个月在野外度过。在历次讲座中,很多人对我们的野外科考生活很好奇,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在野外遇见凶猛的动物怎么办?说起这个话题,前两年我在云南考察滇金丝猴时遭遇猴群的围攻,就应该算是一个难忘的经历。

当时我们老师承担一个国家林业局(现国际林草局)的项目,目的是调查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滇金丝猴是世界上5种金丝猴的一种,只分布在中国。它是分布最高海拔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生长在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在中国只分布在云南西北和西藏交界处,目前数量3000余只。

提到猴群,大家常会联想到威风凛凛的猴王。其实,滇金丝猴群中没有猴王。那么,猴群是如何运转的呢?想要了解滇金丝猴的社会,就得走进它们的世界。当时正值6月,我来到滇西北的白马雪山响古箐,那里有一群被习惯化的猴群。所谓的习惯化,就是为了研究便利,将野生猴群“招安”,好吃好喝好招待,让其不再怕人。

我首要的工作就是认猴子。这里的每只猴子都有名字,是我们研究人员根据每只猴子的特征给取的。滇金丝猴属于重层社会,猴群由多个小家庭组成,它们是一夫多妻制,每个小家庭里由一只大公猴、几只成年雌猴和未成年的婴猴或者少年猴组成。此外,猴群中还存在一个全雄单元——全部由雄猴组成的家庭,我们戏称为“单身俱乐部”。

6月虽是夏季,响古箐依旧停留在春天,高山气候要比平地上的气候延迟些。这个时节,滇金丝猴生育期逐渐进入尾声,当年出生的婴猴会相互追着跑,然后滚作一团,张着嘴咬来咬去。

为了能更好地和猴子们打交道,了解它们的肢体语言(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一般通过猴子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得知它们的内心世界……在我观察滇金丝猴的同时,它们也在打量我。我刚来的时候,它们不认识我,和我保持一段距离。

随着和猴群越来越熟悉,我走近它们时,它们也不会慌忙跑开。这一次,我仔细打量着名叫长脸的母猴怀里的一只叫大圣的小猴,以前都是远距离观察。然而,我的举动引起了长脸的警觉。刚才还很温柔的它,立即瞪着我。我想,在人类社会中,交流时看对方眼睛是一种礼貌,所以我也盯着长脸。突然,长脸开始龇牙咧嘴,即便我不懂猴语,也知道它发火了。我莫名其妙——这猴子翻脸也太快了吧。而这时,大圣的阿姨们迅速向它靠拢,在地上觅食的名叫大花嘴的大公猴也气势汹汹地赶过来了。

这分明是要“群殴”我的节奏!虽然我也长得五大三粗,可面对一群猴子,我还是有些害怕。眼看猴群围了过来,大花嘴不时地朝我龇牙咧嘴,前几天见它和别的猴子打架前也是这副表情,我心想这下完了,跑也跑不过它们,打也打不过它们。

这时我突然想起2000年前韩信面对屠夫时的场景,也许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才是。又想起前几天观看光棍群里双疤和朋克打架,双疤打不过朋克,就趴在地下求饶,朋克就此放过了它。于是,我立即双手抱头趴在地上。此招果然见效,大花嘴见我屈服便离开了,稍后猴群也散开了。

后来我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惹得长脸招呼猴群围攻我?想了很久也不得其解。过了几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走到长脸面前,希望能和好如初。当我盯着大圣看的时候,长脸立即凶光毕现。我立即转移目光,它又平静下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猴妈妈护子心切,不愿意别人打量自己的孩子,所以发出警告。

原来,在猴子的世界,盯着对方眼睛看可不是尊重,而是警告、威胁的表现。往往只有高等级的猴子对低等级的猴子瞪眼,反过来就是挑衅。我打量人家的孩子,就已引起猴妈妈的不满,而后我又不知趣地和它对视,犯了大忌。

渐渐,我和它们的关系更密切了。虽然偶尔会产生误会,但只要我一屈服,就立马化干戈为玉帛。在猴群里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屈服,有了这一招我再也不怕猴子了,只要它们朝我龇牙瞪眼,我立马抱头蹲下。不过,这也使得我在猴群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其实,动物有自己的社会规则。只要你对它充分了解,遵守它们的规则和秩序,是完全可以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的。

根据对猴群的观察记录,结合我们组之前的研究,我和李明老师撰写了《滇金丝猴生活史》和《红唇美猴传奇》,将它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

《中国科学报》 (2018-12-07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