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宗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7
选择字号:
做好一本国际期刊要有“小作坊”精神

 

■程宗明

科学网博主任胜利提出,中国期刊发展仍然处在“小作坊”阶段。我理解“小作坊”有两层意思,一是每个单位的期刊数很少,二是出版商集结的有影响的期刊数非常少。

这正是中国期刊的现状。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总量升到第二,科学论文数量也达到全球第二,整体科研水平估计也已达到第二,但中国的期刊和出版仍然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用“小作坊”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

但我认为,要做好一本国际顶尖期刊,需要的正是“小作坊”精神,一个“小作坊”做好一个产品,只做一个产品,或者做精一个产品后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再向大规模发展。

小作坊能不能做出一流国际期刊?已经有很多例子给出肯定答案。

以我所在的Horticulture Research(《园艺研究》)为例,也是“小作坊”——只有两个人,一个主编加一个编辑。

我2013年夏天开始组稿时,因为学校体制原因,不能马上招人,只有实验室的一个硕士生临时帮忙,一年后才办完手续,还是人事代理。经费方面也是如此,除了出版费、人工和办公室,一年预算只有50万元。与很多动不动就是几百万投入的期刊相比,我们确实是“小作坊”。

“小作坊”如何才能做好一本期刊?我认为,“小作坊”的员工必须要有“情怀”,必须要有工匠精神,要有好的规划设计、要有冲锋精神,要能克服一切困难,要有“决一死战”的信心和能力,必须有能够一切从头学起的能力。这是“小作坊”员工的超强素质。

“小作坊”如何才能“雕琢”出一个国际期刊?最关键的是利用好国际资源。国际编委都是免费的,审稿人也是免费的,国际作者也算是免费的——还要交版面费。

如何才能得到和用好这些免费资源?关键还是要规划设计、要建立学术人脉,做清纯的学术出版,建立健康的学术共同体,有了这些共识,就能赢得国际学者的信任、支持和主动奉献。

当然,办刊初期也是困难重重。但不能怕竞争,就不想竞争。

首先是挤入传统学科。我在美国园艺学会开会,有几年不受“学会领导”待见,因为他们认为我办的刊,要和他们竞争。2014年我去国际园艺大会做首次宣传,国际园艺学会的“领导”也说我是去抢他们的稿子。我不客气地回道:“这些稿子不是应该就是你们的!你们做得好,作者也不会走,我也抢不到,你们怕什么?”我还霸气地说,“你们就不是我的竞争对象,我要竞争的稿源你们都没有。”

做了3年多,《园艺研究》成了学科排名第一(以IF排名)的刊物。我们就是这样挤进了这个传统学科的顶端。所以,关键还是靠实力。

其次是挖掘未来新兴学科。传统学科已几乎完全被大小、新旧期刊占领,挤入的难度很大,新的学科、交叉学科的竞争相对小一些。

比如,我们园艺领域现在有36种期刊,而我们最近创办的Plant Phenomics(《植物表型组学》)期刊,只有一个新刊用了一个类似的词——phenotyping,这样对手就很少。至少到现在,比传统领域的刊要好做得多。

中国的期刊目前需要的正是一大批这样的精益求精的“做好一本刊”的“小作坊”。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中国科学报》 (2018-12-07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