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喜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1-16
选择字号:
一战的影响


 

▲《好兵帅克历险记》

 

▲《一战中的华工》

 


 

▲《静静的顿河》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战时笔记:1914—1917年》

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纪念日。百年前的这天,德国政府代表与协约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签署停战协议,一战由此画上句号。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从1914年至1918年,历时4年,战火遍及欧、亚、非3个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6500万人参战,伤亡人数超过3000万人,造成经济损失约1700亿美元。

战争结束了,其影响致远,包括对文学作品,历史、思想学术研究的影响,等等。有人整理了100本以一战为主题的中文书籍放在网上,看着这个书单,会有更多新的认识。

“‘原来他们把斐迪南给干掉啦!’女佣工对帅克先生说。”这是《好兵帅克历险记》的开头。帅克,这个大战前靠贩狗为生的普通老百姓,一战中入伍,成为奥匈帝国军队中的一名普通士兵。他诚实耿直、质朴憨厚、幽默机灵、笑容可掬,好虚张声势地执行上司的一切命令,演绎了一部令人捧腹的黑色幽默剧。

一战对俄罗斯的影响无须多说。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写的则是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野战医院工作的日瓦戈,战后从前线回到莫斯科后,遭遇的却是现实与理想的背离。

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是史学名著,书中包含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极为翔实的记录。

这场波及广泛的战争,对身在其中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来说,直接就反映在他们的著作中。

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时还是一战期间的英国海军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丘吉尔传》对研究一战很有价值。

1918年,海明威不顾父亲的反对,辞掉了记者一职,打算入伍,因身体体检不合格,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他的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都与一战有关。《太阳照常升起》中美国青年巴恩斯就是在一战中受的伤。这也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此他成为“迷惘的一代”代言人。

1889年,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当时是奥匈帝国的维也纳。一战开始后,本可免服兵役的他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在战场上完成了代表著作《逻辑哲学论》的初稿,即《战时笔记:1914—1917年》。

这本书主要是他一战参战中的个人笔记,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是私人部分,记录了他参战期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特别是其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另一部分是哲学部分,记录了他参战期间的纯哲学思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又暴发了一场大流感,夺去了5000万至1亿人的性命,这就是19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

这场流感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而后传播至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然后是俄罗斯、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传播至澳大利亚。不到一年时间席卷了全球。

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一书重绘1918年的惨状,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这本书的主要译者为已故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

几天前法国巴黎举行的一战停战百年纪念仪式上,其中一个环节是,一个华裔女孩朗读的一封来自中国劳工的信。

这封信来自中国上海的顾杏卿先生,讲述的是停战当天欧洲人欢庆的场景。

一战期间,14万中国人作为战地劳工加入英法部队,赴欧洲参战。顾杏卿作为华工翻译成为其中一员。

顾杏卿将此经历写成《欧战工作回忆录》。日记记录了华工赴英法参战的过程、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贡献以及自己在战场上的见闻。这也是唯一记录中国人参加一战的自传。

回忆录还成为了中央电视台与加拿大的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的主要参考资料。

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国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国际化及中外交流历史。他感到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被忽略了。

他在世界各地阅读档案,历经数十载寒暑思考,撰写了《一战中的华工》,使得华工与一战这段曾经被遗忘的历史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本书从华工参战的军事意义、华工与中国的国家认同、华工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华工与一战的关系。讲述了华工关于一战的切身经历,以及他们在欧洲的生活、工作和与欧洲人交往的各种趣闻。

书写历史,就是让后来者记住历史,不再重蹈历史。(喜平)

《中国科学报》 (2018-11-16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