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1-15
选择字号:
治理餐厨垃圾需要“政产学研金”模式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餐厨垃圾的日产量可达万吨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对此表示

本报讯(记者张楠)2004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这个结论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而我国城市近一半的生活垃圾为厨余垃圾,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餐厨垃圾的日产量可达万吨左右。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建议,通过“政产学研金”模式,创立科技创新型企业,让城市餐厨垃圾治理走上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路线。

刘人怀是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城市矿产工程前沿技术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他指出,餐厨垃圾富含油脂、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及氮、磷、钾、钙等微量元素。易腐烂发臭、滋生蚊蝇,存在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然而,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普遍存在诸多弊端。

例如填埋法不仅臭气冲天,还易产生渗滤液;焚烧法易产生二噁英,还因餐厨垃圾含水率高而增加成本;加工成饲料,又将产生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垃圾猪”;好氧堆肥法,会导致盐化土地、臭味污染严重;厌氧发酵法同样存在占地、耗时、污染土地的问题。

此外,每吨餐厨垃圾处理收入均未超过200元。刘人怀指出,经济效益偏低也使相关产业推进缓慢。

刘人怀介绍了其课题组一套联合生物加工的成果,其核心技术是通过遗传育种方法,筛选出多功能酵母菌“噬污酵母”,直接对餐厨垃圾的复杂成分进行降解和转化。处理1吨餐厨垃圾的能耗成本为300元,不计政府补贴的纯利润为704.5元。在广州市开发区,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日处理5吨餐厨垃圾的工业示范线建设工作。

为使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尽快落地,刘人怀建议通过“政产学研金”模式创立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餐厨垃圾处理进程。

刘人怀还提出几项建议:

首先,政府要重视并直接管理餐厨垃圾治理工作。餐厨垃圾治理是民生工程,希望各级领导直接抓组织实施工作,必要时还需立法,进行制度建设。

其次,由政府推动建立和完善收运处理体系,并建立有机资源再生中心。经干湿分类后,湿垃圾运往再生中心处理,干垃圾待人工分选后将剩余物运往焚烧发电厂处理。“收运的车辆和桶要统一大小和形状,利于运输和装卸。同时,要定时收集,确保收运处无蚊蝇孽生、臭味扑鼻。”

再次,大力提高市民责任感。民众既是餐厨垃圾的受害者,又是制造者,应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用激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市民完美履行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18-11-1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