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夷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9
选择字号:
文学家眼中的“创造”

 

■武夷山

【在英语中,creation(创造)这个词往往与造物主(creator,即上帝)联系到一起,于是其隐含之意是,上帝才有资格、有能力创造。】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曾说过,美国在19世纪曾经造就了两个观念如此不同的诗人,一个是维护贵族品质的埃德加·爱伦·坡,另一个是为民主发声的惠特曼。他说,如果只让他列举两位最重要的美国文学家,他肯定会列举爱伦·坡和惠特曼。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其代表作《草叶集》。Leaves of Grass: The Original 1855 Edition是《草叶集》的最原始版本,发表于1855年,篇幅比现今多数版本的《草叶集》要大。在这本诗集的“创造定律”一诗中,惠特曼阐述了他的创造观。他认为,通过创造,才能过上“生机勃勃的、报酬丰厚的生活”。当然,这里的“报酬”包括了精神享受,而不仅仅是物质报酬。他说,自己的这些话是写给“强有力的艺术家和领导者”“教师的新鲜血液”“完美的美国文人”和 “未来的音乐家”的。

他谈到了创造的核心要素:

“一切都必须诉诸世界的整体

诉诸关于世界的简洁真理;

不会有太明朗的主题——

所有作品都应阐发关于间接性的神圣定律。”

他接着写道:

“你觉得创造是什么?

你觉得什么能满足灵魂的需求

除了自由地行走,不向权贵低头?

你觉得我用一百种方式向你暗示的是什么?

无非是,男人或女人与上帝同等荣耀。

无非是,没有比你自身更神圣的上帝。

无非是,这便是最古老、最新鲜的神话的终极含义。

无非是,你或任何人达致创造都必须经由此等规律。”

在英语中,creation(创造)这个词往往与造物主(creator,即上帝)联系到一起,于是其隐含之意是,上帝才有资格、有能力创造。惠特曼冒着被攻击为亵渎神明的风险,大声疾呼“男人或女人与上帝同等荣耀”,就是希望唤起每一位普通美国人的创造力。我们中国目前开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希望调动每个人的创新创业潜能。创新创业,宁有种乎?

出生于1935年的美国女诗人、普利策奖得主Mary Oliver(玛丽·奥利弗)则是这样看待创造的,她说:“世上悔意无尽的人是这样的人,他们感受到了创意作品的呼唤,感觉到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安地涌动,可是他们既没有意志力又没有时间去从事创造活动。”这里的所谓“意志力”,在相当程度上指的是对世界的好奇心,指的是愿意开放心胸去容纳世界之往往相互冲突的多重侧面,并从中提炼出我们称之为艺术的浓缩真理。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玛丽·奥利弗的意思其实是,与创造完全无涉的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是会让人追悔莫及的。

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也深谙此道,他说:“你必须见识许多城市、许多人、许多事。你必须认识动物,必须感受到鸟儿如何飞翔,必须了解晨间的小花以何种姿态绽放……你必须拥有许多爱情之夜的回忆……但是,你也必须在濒死者身边待过,你必须有过在开着窗户的屋里坐在死者身旁的经历体验。”笔者想指出,丰富的体验是艺术创造之源,而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获得的替代性经验也是科学创造的源头之一。

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在其1831年版《弗兰肯斯坦》的序言中写道:

“必须谦恭地承认,发明并不是从虚空里创造出什么,而是从混沌中创造出什么;第一步,必须提供材料:发明可以给隐秘、无形的物质赋形,但不能创造出物质……发明指将某一主体的能耐攫取利用起来的能力,以及将降临该主体的创意加以融塑的能力。”

英语中的发明(invention)是广义的,既可以指创制的新产品、新事物,也可以指文学艺术作品。玛丽·雪莱将发明理解为“将某一主体的能耐攫取利用起来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人人可以发明创造。在我们这个众筹、众包、众智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更加如此。

《中国科学报》 (2018-10-19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